9月27日,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繁殖学》课堂迎来一场跨越地域的智慧教学实践——依托教育部“动物科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虚拟教研室”,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级一流课程《动物繁殖学》团队牵头,我校动物科学专业负责人、动物科学系主任曾长军教授,周光斌教授、张明教授及2023级动物科学专业学生与中国农业大学、塔里木大学等7所高校师生通过云端平台共上一门课。此次活动是学校响应教育部“慕课西行2.0”行动、落实“百门课程面对面”数字化战略的关键举措,也是动物科学专业以虚拟教研室为载体,深化跨校协同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
中国农业大学王书敏副教授围绕“胚胎附植”专题,通过实验案例导入与思维引导,实时连线川农大、塔里木大学学生开展实时跨校互动。吉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5校同步接入,实现“一师多校、同屏研讨”的数字化教学场景。课程第二阶段,我校2023级代云凤同学以“解锁生命开关:营养素触发初情期的机制探索”为题发言,引发多校学生热烈探讨,彰显数智化课堂的思辨活力。总结环节中,我校张明教授充分肯定跨校协作模式,强调将依托虚拟教研室推动“三化”建设:一是课程共享常态化,建立跨校名师课堂轮值机制,持续输出优质课程资源;二是教研联动机制化,构建“问题共研-资源共建-成果共享”教研生态;三是智慧教学标准化,推广AI互动、数据诊断等智慧教学工具,赋能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成长。
近年来,动物科学专业依托虚拟教研室与云端教学平台,通过动态重构课程体系,建立校际优势课程联盟和同步课堂、同步实践、同步研讨、同步评价“四同步”培养机制,建立“线上共学、线下共生”的良性教育生态。通过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借助实践教学互通、联合竞赛集训以及教师共享共研等实体互动,形成“资源通融、教学互通、师生共进”的新型高等教育组织形态,为智慧畜牧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的“川农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