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水禽遗传育种与繁育团队揭示鸭产蛋量与蛋壳颜色遗传调控基础

2025-09-22 11:30:46作者:生命科学学院 审稿:刘贺贺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点击数:

  

生命体的多样性源于遗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可测的生物性状或多或少都受到遗传效应影响,但这些遗传效应(变在哪)通过哪些分子过程(怎么变)影响性状,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猪禽种业全国重点实验室刘贺贺教授团队在自然指数期刊《Genome Research》上发表研究论文,首次构建了鸭多组织分子QTL图谱,系统解析了蛋壳颜色和产蛋量等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调控基础,不仅为解析禽类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提供了高质量数据资源和分析方法,也进一步推动了分子QTL在非模式物种中的广泛应用,对水禽育种产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该研究整合了来自肝脏、脾脏、卵巢和输卵管壳腺四种组织的979份样本的RNA-seq与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对80.4%的基因注释了顺式分子调控变异,涵盖基因表达(eQTL)、可变剪切(sQTL)和3`端多聚腺苷酸化位点(apaQTL)等多种类,为鸭的基因调控系统绘制了一幅“操作线路图”。

研究不仅发现ABCG2基因在输卵管壳腺中的组织特异性eQTL对蛋壳颜色形成具有关键调控作用,还发现ENOPH基因的apaQTL通过微效调控作用参与该过程。此外,多个组织中鉴定到的eQTL共同参与调控产蛋高峰期的性能变化,并揭示了在传统HPG轴之外,由肝脏介导的跨组织互作在调控鸭繁殖性能中的重要作用与潜在调控路径。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席洋为论文第一作者,刘贺贺教授为通讯作者,丹麦奥胡斯大学房灵昭教授与我校动物科技学院李亮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受到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22YFF1000100, 2023YFD1300302)、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CARS-42)的共同资助。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我校水禽遗传育种与繁育团队揭示鸭产蛋量与蛋壳颜色遗传调控基础
    我校水禽遗传育
  • 我校水禽遗传育种与繁育团队揭示鸭产蛋量与蛋壳颜色遗传调控基础
    我校水禽遗传育
  • 【光影川农】桂香迎新生 温情启新程
    【光影川农】桂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