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风景园林学院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联合举办的“涟漪计划-跨维度的生态对话”国际工作坊圆满落幕。本次工作坊汇聚了12名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优秀硕士研究生,在赫尔辛基大学苏珊娜教授、舒茜博士以及风景园林学院多位导师的联合指导下,展开了一场跨越地域与学科的生态对话,以科学研究与创新设计回应全球性生态挑战。
学术碰撞:生态、文化与技术的多维探索
“涟漪计划”以生态可持续为核心,旨在通过跨文化、跨学科的协作,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创新路径。在为期一周的密集研讨中,中芬师生团队深入实地调研,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完成了上百份问卷访谈,并运用科学分析方法,将生态数据转化为生动的设计语言,共同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故事”。
本次工作坊通过实践强化了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跨学科协作能力及国际化视野,为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风景园林人才提供了新模式。这次合作不仅是方法的交流,更是思维的碰撞,苏珊娜教授表示中国学生对生态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创造力令人印象深刻。

实践创新:用设计语言推动“涟漪效应”
工作坊成果聚焦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学生团队以“涟漪”为隐喻,提出了一系列可落地的生态解决方案,如:低干预景观设计、多群体参与式生态修复等,展现了科学研究与设计实践结合的强大潜力。
“涟漪计划“联合工作坊是学院推进国际化教育的一次重要实践,学院期待与赫尔辛基大学持续深化合作,未来,双方计划将工作坊成果整理为学术成果并探索建立长期联合研究机制,进一步拓展在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