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超分子复合体”:解码22舍B213全员上岸的生物学奇迹

2025-05-21 15:23:48作者:景梓皓 审稿:朱长文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点击数:

  

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深夜的点点星光,从书本的翻动声到键盘的敲击声,22舍B213的五位同学,在考研和保研的征途上携手共进,最终以全员上岸的优异成绩,诠释了团结与拼搏的真正意义。

图为寝室合影(注:后排左一同学已转专业)

景梓皓,中共党员,曾担任生物工程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小班班长、院文娱部负责人、班主任助理等7项学生工作,推免至厦门大学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课题组。

张秦浩,中共党员,曾担任生物工程本科生党支部纪律委员、班级团支书、生工202303班主任助理,考研至中国农业科学院。

李典,曾担任农经协会支教团副团长,考研至四川农业大学。

杨登锋,曾担任学生处学生发展中心寒梅飘香工作部负责人、班级组织委员,考研至郑州大学。

宋仕洋,曾担任班级心理委员,考研至云南大学。

精准规划,开启奋进征程

“自然选择的伟力永远眷顾有备者”,达尔文的箴言在这群年轻人身上得到了生动的印证。“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大一入学不久,22舍B213的五名同学就为自己定下了清晰的目标:追求卓越,勇攀学术高峰。他们深知,考研和保研之路充满挑战,但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力量。

他们迅速建立了学习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一堂课,他们都坐在前排,积极与老师互动;晚上回到寝室,及时完成当天的作业,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解题技巧。他们还定期组织模拟考试,检验学习成果,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虽然节奏不一,但我们的心始终在一起。”回顾大学生涯,他们认为彼此一直在共同进步。期末备考时,五个人互相交流知识要点和答题技巧;课题汇报前,相互提供实用的建议;参加科研项目时,分别作为负责人申报,遇到困难共同探讨、互相鼓励。

大三上学期,景梓皓进入保研冲刺阶段,剩下的四位同学也在为考研努力。面对繁重的任务和巨大的压力,他们毫不退缩,一次次携手共进,为同一个梦想拼搏努力,默契在合作中不断磨砺,友谊也在学习中不断升华。

互助共进,凝聚团队力量

“物种的生存从不依赖孤立的碱基对”,22舍B213用四年时光演绎了生命科学的共生哲学。在考研和保研的过程中,他们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默契的配合。他们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考研备考末期,张秦浩、李典、宋仕洋、杨登锋四人全力冲刺时,景梓皓主动承担起更多的寝室任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还定期组织学习交流会,分享备考经验和资料。考研前夕,大家在群里互相打气,祝福彼此拥有美好的未来。

学习之余,他们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大二时,他们以寝室为单位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微电影拍摄活动,凭借出色的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在学院的运动会上,他们报名参加了“男子4×100米接力赛”,虽然没有取得名次,但共同奋斗冲向终点的场景永远留在了他们的记忆中。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更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凝聚力。

调整心态,平衡学习与生活

在考研和保研的道路上,压力如影随形,但他们懂得如何在紧张的学习中找到放松的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

每当学习感到疲惫时,他们会一起去操场跑步,呼吸新鲜空气,释放压力;周末时,他们还会去附近的公园散步,欣赏自然风光,放松身心;有时,他们也会一起去看电影,享受轻松的时光。在这些放松的时刻,他们不仅缓解了学习的压力,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凭借着这种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精神,22舍B213的同学们在考研和保研的道路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当五份录取通知书如“电泳条带”整齐显现时,他们的故事证明:在生命科学的浩瀚基因组中,真正的学术基因永远以协同进化的方式书写传奇。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求学记】万满均:大化小,常代变,近似和,取极限
    【求学记】万满
  • 水利水电学院在电解水制氢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水利水电学院在
  • 水利水电学院在电解水制氢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水利水电学院在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