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暑假的来临,暑期社会实践也拉开了帷幕。水利水电学院今年共组建了63支实践队伍,其中重点团队15支。这些团队分别从社会调研、爱心公益、保护水源、红色教育、赴农调查、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实践活动。以此响应“青春喜迎十九大,精准扶贫助发展”的活动主题。
九曲黄河一份情 两岸绿林四季清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结合学院自身专业特点和优势,学院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到保护家乡母亲河的实践活动中,为加快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保卫黄河小分队”在黄河流域的多个省市开展实践活动,调查了解家乡所在地对河流的治理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情况,通过街头设点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形式,呼吁大家保护母亲河,节约用水。
“栖水思源团队”以调查了解成都母亲河-府南河现状为立足点,希望借此呼吁大众与他们共同投身到节水护水行动中来,共创母亲河的美好明天。团队成员在实践中展现了川农水利人为水资源保护献力的青春风采。
爱心照亮社会 公益温暖人间
积极利用社会资源,结合新媒体等推出的相关公益项目,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关注孤寡老人、爱心义卖、图书捐赠、社区服务、公益宣传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展现大学生心系社会、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和充满青春活力的精神风貌。
“流动的阳光团队”第八次来到邛崃市高何镇支教。团队主要由建环专业和水利专业两个学生党支部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每年支教都会推出新的趣味活动,给孩子们带去不一样的快乐,让“流动的阳光”做到真正的流动。
芦山地震后,铜头村增加了大量留守儿童,他们因亲情缺失表现出内心封闭。“暖心小分队”通过开展绘画课、趣味运动会、安全知识讲座等夏令营活动,让温暖与爱陪伴在他们身边。
“小蚂蚁”实践团队由水利水电学院与艺术与传媒学院同学组成。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有着较强的分析能力与交流能力。团队秉承“奉献于社会,体现自身价值”的理念,致力于宠物类公益活动项目,大家在实践中共同努力、学习、进步。
唱响爱国风 实践爱国心
围绕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5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等重要时间点,结合“共青团知识知多少”,“向国旗敬礼”,“香港回归同欢庆,一国两制有成效”等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关心国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与祖国共奋进、与社会齐发展的坚定信念。
“青年爱国主义实践团”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共青团成立95周年的背景下,开展主题为“忆往昔,看今朝,扬爱国风尚”的弘扬爱国主义社会实践活动。
“朝阳重走长征路”红色调研小分队,通过参观“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馆”、街头走访调研等活动,瞻仰了红军长征留下的历史文化,切身的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无畏与不屈。时代的发展赋予了长征精神新的内涵,但长征精神依旧值得我们终身学习。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继承并且发扬长征精神,走出属于我们的长征精神。
创业与时代同行 创新携梦想齐飞
围绕四川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将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自身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形成以创新推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氛围。
“巅峰梦之队”团队通过对天府广场文创中心创业团队进行采访调查,了解目前创业市场前景,创业热点项目,以此来点燃青春激情,放飞创业梦想。
“实习小分队”是一支以了解水利工作、探索今后作为一个水利人意义所在的队伍。希望通过在设计院的参观学习,确立自己的目标,更有方向性地为之奋斗。
一带一路 助推中国梦
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提出“要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提高准确性”的口号,充分发挥学院专业知识技能优势,举办知识科普讲座、生产技术指导、科技信息服务、科技成果推广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新农村发展,进一步加深学院学生对新农村现状的认识及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为新农村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贡椒的名义”团队根据汉源地区车厘子与花椒两大发展产业之间当然矛盾,并积极地对其展开调查研究,下乡走访,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农村政策,从当地居民的实际利益出发,切身考虑其利益,通过拍摄宣传片等手段呼吁人们对花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
茶叶文化源于蒙山,茶具文化始于严道。荥经砂器茶具是四川人自己的茶具。”继承者团队”以“一带一路,砂茶共舞”为主题,奔赴南丝绸之路重镇–荥经古城,探索砂器发展历程,参与砂器制作,感悟非遗人文精神,学习砂茶共建的传承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