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校党委书记刘登才,研工部部长李武生与研工部相关科室负责人、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党政负责人、就业秘书“点对点”,重点围绕“如何更加重视、如何转变观念”两大问题,抢抓“论文答辩-毕业”就业关键窗口期,开展交流讨论。刘登才就当前研究生就业工作提出相关建议和指导。
联动聚力,拧紧就业责任链
培养单位切实扛起促就业责任,关键是全员协同发力。党政负责人要齐抓共管,导师要履行好就业指导职责,学生要积极主动。培养单位党政“一把手”扛起主体责任,压实“导师-学院-学校”三级联动责任链条,将职业胜任力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将就业引导融入日常思想工作各方面;导师既当学术领路人,又做职业规划师,帮助学生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学生需紧抓政策红利期,主动参与招聘、尽早决策签约,形成多方协同、全员发力的就业推进体系。
精准服务,画好就业同心圆
优化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一是要“早介入、早决策、早部署”,将就业指导与服务前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减少“慢就业”“缓就业”现象。二是要精准对接学生需求,坚持“一人一策、一生一方”工作方法,因人施策、因需提供帮扶,温馨贴心提供就业服务,尽心实意解决就业困难,工作不要“大锅烩”,更不能浮于表面。三是在毕业季和就业季叠加的情况下,要统筹处理毕业和就业的关系,科学合理安排毕业答辩、论文修改工作,要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就业招聘活动。
转变观念,走出就业宽阔路
什么是好岗位?匹配自身条件的岗位才是合适的岗位,能够得到锻炼成长、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岗位都是好岗位。在人工智能时代,要着力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不要固守考公考编,破除“求稳怕难”心态,主动适应就业市场多元化需求。年轻人只要敢闯敢干,一样能有大作为。
需要克服在择业上的瞻前顾后、抉择困难的问题。发展变化很快,现在的就业政策灵活,有多次择业的机会。大家不要过于强调“一步到位”,完全可以“先就业、再择业”,大胆地尝试,只有亲身体验一下才知道岗位合不合适。
需要克服在就业上等待观望,迟迟不愿签约的现象。同学们要审时度势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要善于抢占先机当机立断,不要一味等待观望,以免错过理想的签约机会。
据了解,下一步,研工部将联合各培养单位,落实落细就业举措,强化精准帮扶,为毕业生就业创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