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四川农业大学校长 吴德:以强农兴农为引领 跑出“双一流”建设加速度

2021-07-27 10:32:22作者:《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吴晓颖 来源: 点击数: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 四川农业大学供图


◇在迁至雅安的半个多世纪中,四川农业大学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中创造了留学回国率高、科技创新成果频出等奇迹,成为一面旗帜闻名全国

◇“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赓续传承,是支撑学校创造一个个奇迹的动力源泉

◇“双一流”建设的标准是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机融合,表明了中国大学奋楫世界前沿的决心


因农而生,以农立命。

    115年前,在兴学强国潮流下,四川农业大学的前身——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在成都创办。发展过程中,她两进两出四川大学,后于1956年从成都西迁雅安独立建四川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下称“川农大”),1998年进入我国“211工程”大学建设行列,2017年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在迁至雅安的半个多世纪中,她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中创造了留学回国率高、科技创新成果频出等奇迹,成为一面旗帜闻名全国。

    立足“十四五”,展望2035,如何乘风破浪赓续辉煌,《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日前专访了川农大校长吴德。他表示,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任接着一任干,跑出“双一流”建设加速度,力争把川农大建成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一流农业大学。

                           不负时代重托 不移兴农报国志

    《瞭望》:你在川农大求学、工作近40年,对川农大的特点是什么印象?

    吴德:川农大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中,发展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

    建校之初,在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师生们希望以农业救国、以农业强国,为学校注入了“兴中华之农事”的爱国情怀。抗战时期,师生中涌现出王右木、江竹筠、郑佑之等革命先辈。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终身不忘报国志,矢志追求勤科研”的专家、教授从海外学成归来,投身川农大,他们以学术为天,把一生奉献给了农村这片土地。

    所以,在我心中,川农大是一所具有厚重红色基因和学术基因的大学,一代代川农人始终以兴农报国为己任,为振兴祖国农业而探索。

    《瞭望》:川农大1956年从成都迁至雅安的半个多世纪创造了哪些奇迹?

    吴德:一是科技奖励频出。学校先后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69项。获奖成果70%以上得到推广转化,创造社会效益1000多亿元。

    二是留学回国率高。1992年川农大派出的留学师生,85%以上回到川农大,远高于同期全国各类出国留学生回国率,川农大因此获评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工作单位。新形势下,川农大留学回国率也达到95%以上。

    三是学生基层就业率高。川农大40%以上学生选择在农村基层一线就业,为四川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以及全国脱贫攻坚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瞭望》:这些奇迹背后靠的是什么?

    吴德:“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赓续传承,是支撑学校创造一个个奇迹的动力源泉。“川农大精神”特别体现在1956年雅安独立建校以来,以第一任院长杨开渠、第二任院长杨允奎和首任川农大校长杨凤为代表,他们求真务实、脚踏实地、锐意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底色和宝贵品质代代相传。2000年四川省委组织部等部门联合发文,正式为“川农大精神”命名。

    《瞭望》:新时代“川农大精神”有何变化?如何继承弘扬好它?

    吴德:立足新历史起点,“川农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焕发新活力。科技创新着眼“顶天立地”,提升原始创新水平、自主创新力,是“爱国敬业”的新内涵;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效配置人才、资金资源,是“艰苦奋斗”的新注脚;结合国家、社会需求,学科之间、平台之间加强协作,构建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出大成果,是“团结协作、求实创新”的新形式。

    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路。新征程上,每个川农人都是“川农大精神”的新时代传人。学校把“川农大精神”融入育人环境,开设《校史文化与“川农大精神”》特色选修课,打造川农讲坛、学术创新论坛、青春大讲堂等品牌活动,建优秀传统文化基地、红色文化教学基地等,增强全校师生的价值、情感和文化认同,将爱国爱农情怀转化为精神力量和日常行为习惯。

                        科研“顶天立地” 赋能乡村振兴

    《瞭望》:当前,“三农”工作重心正在发生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从推动农业类高校发展角度,你从中看到了哪些发展机遇?

    吴德:在脱贫攻坚阶段,大批川农大师生奔赴脱贫攻坚主战场,全覆盖服务四川省88个贫困县和45个深度贫困县,切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真正“把成果带进百姓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国家赋予农业高校的崇高使命。投身乡村振兴这一伟大实践,不仅为全面推进农业院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服务社会、科学研究带来新机遇,还为农业类高校搭建起人才成长的广阔平台,增强了涉农专业学生的荣誉感、成就感。

    站在乡村振兴战略前沿,川农大在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要担当新使命,找准着力点,作出大贡献,努力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有力的人才、科技支撑。

    《瞭望》:川农大目前布了哪些新局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吴德:学校专门制定《四川农业大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从2020年起,连续5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重点围绕“十百千万”4级目标持续发力,打好服务乡村振兴“组合拳”。通过共建都市现代农业产研院,启动大学科技园建设,成立成渝乡村振兴学院(成都),推动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不断探索、创新地方农业高校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川农模式”。

    《瞭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类高校在攻关农业关键核心技术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请你谈谈川农大在这一过程中的特殊体会。

    吴德:种子是关系国家“饭碗”的要害。当前我国种源进口依赖度较高,畜禽种业突破性品种缺乏。川农大在学科建设支持计划中,专门实施了品种创新支持和激励政策。近5年来,川农大新增国审新品种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113个。今年,川农大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实验室还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作物突破性新品种培育的重大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研发。未来5年,学校力争在水稻、玉米、小麦和部分果蔬、畜禽品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我的体会是,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业高校要坚持“四个面向”,科研工作要注重“顶天立地”,既要把握提升原创力这个导向,突出加强基础研究这一关键,又要强化解决“三农”问题重点,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产业升级,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

                     攀登世界一流学科 实现“尖峰凸显”

    《瞭望》:在你看来,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川农大要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之间有关系吗?

    吴德:关系非常紧密,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农业大学办学的使命之一。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打造学科高地,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战略、科技、人才等支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需求,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建特色智库、加快“卡脖子”技术科研攻关,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师资队伍,能助推世界一流学科和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创建。

    川农大要立足农业现代化这个最大实际,把学科布局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以新农科建设为引领,促进农科与工科、文科、艺术学科等交叉融合。

    《瞭望》:作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你如何理解世界一流学科的内涵?

    吴德:“双一流”建设的标准是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机融合,表明了中国大学奋楫世界前沿的决心。

    就世界一流学科来看,应具备“五个世界一流”要素: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流平台、构建一流管理体系、培养一流学生、产出一流成果。

    以一流成果来说,就是要勇当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生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其评价标准既要看是否拿到该学科领域的世界最高奖项,在一流学科的某个研究方向是否实现了世界“领跑”,也要看技术成果是否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并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瞭望》:川农大目前在一流学科建设中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未来会作哪些新布局?

    吴德:学校发挥学科建设在支撑引领发展中的“牛鼻子”作用,做强“高峰”学科点,做优“高原”学科群。以“学科建设双支计划”“专业建设支持计划”为抓手,通过一流学科带动前沿、交叉、新兴和特色学科整体水平跃升,培育一流专业,实行动态调整,加强内涵建设。目前建成作物学1个国家一流建设学科、4个省级一流建设学科、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本科招生专业减至76个,其中16个专业入围国家一流。

    展望“十四五”,学校将抓好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推动作物学、畜牧学跻身世界一流,重点在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作物产品的动物高效转化等方向实现“尖峰凸显”。打造主攻方向领先的高峰学科、综合实力强劲的高原学科、支撑区域发展的特色学科,力争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在全球公认的评价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指标ESI中冲击前1‰。培育新的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博士点增至1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增至28个。

    《瞭望》:你理想的大学是什么样?川农大怎样朝这一理想奋进?

    吴德:一所理想的高校是有学术思想、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奋进大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有实力、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的品牌大学,让师生员工有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的美丽大学。学生能在以生为本、学者为上、学术自由的氛围里成长,在崇尚科学探索、追求创新的环境中实现自我重塑,成就自身梦想。

    川农大视人才培养为立校之本,科学研究为强校之路,社会服务为兴校之策,文化传承为荣校之魂,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活校之方,秉承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治学理念,正朝着我心中的理想大学奋进。

新闻链接: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10143937?channel=weixin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大学科技园二期暨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开工
    大学科技园二期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