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首页 成都校区首页 都江堰校区首页 四川农业大学校园新闻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传承雷锋精神 川农人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2023-03-03 17:06:50 作者:杨雯 审稿:江英飒 来源:宣传部 点击数:

  

三月雷锋月。60年前的3月5日,毛泽东同志题词号召大家“向雷锋同志学习”。60年后的这个春天,川农大人正与春风携手,以扎扎实实的行动忘我进取、服务人民,让雷锋精神在脚下的大地上一路生花。

奋斗:守护大国粮仓迎战春耕

随着天气日渐回暖,各地抢抓农时,田间地头一片繁忙。这个春天,我校粮油作物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们也正聚焦农业强省建设重点任务,为全省各地稳粮增收这件“头等大事”倾注心血和汗水,期待能为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迎来一个漂亮的全面开局之年。

正月初十,尚未立春,农学院杨文钰教授所率的团队就踏着一路冰雪朝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出发了,为当地打造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长廊提供科技服务。今年,杨文钰教授领衔的攻关成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第三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团队师生也迎来了又一个忙碌的春天。四川的玉米3月中下旬就要开播,他们前往各地开展指导培训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玉米买什么品种?基地怎么建?什么时候播?留多宽的间距?手提式、手推式播种器怎么用?……面对村镇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农机服务社人员提问,他们一一耐心解答。面对密集的任务,团队成员雍太文教授把急性阑尾炎拖出了穿孔;王小春教授在冰雪山路上连夜奔波,赶上最晚一班动车和地铁凌晨到家……然而团队里没有谁抱怨。

追随春天的脚步,水稻栽培专家、我校水稻所马均教授和他担任团长的“科技万里行”服务团成员们今春已将脚印留在了不少地方。为促进生产机械化程度提升,他们从川南的冬水田开始逐渐向北,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推荐适宜机械化耕作的优质品种,指导如何把握育秧时间长短;把播种、插秧及后续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的科学衔接为老乡们讲清楚、讲明白;为帮助农户把粮食顺利卖出好价钱,他们还与多地政府、企业进行沟通,推动完整产业链构建……前不久的周末,为支持安宁河流域建成“天府第二粮仓”,他们和时间赛跑,用至少6个小时乘动车到西昌再转汽车到凉山州普格县,调研当地生产情况,指导高原有机稻基地的选址、规划。“希望能增加当地稻米的附加值,帮助当地彝族同胞收入更多一些,日子更好一些。”团队成员、我校水稻所孙永健教授说。

2月28日下午,在简阳市禾丰镇碑垭村的一片高标准农田边,我校李仕贵教授任团长的“科技万里行”水稻产业技术服务团成员们正为这里的优质水稻种植提供技术指导:从品种选择到如何科学播种,从田块水系的整体布局到排水沟具体怎么设置才能避免死苗……服务团成员、水稻所朱军副教授告诉记者:“今年,这里有三个村总计约一千亩的高标准农田将完成改造,我们水稻所的两个高端优质食用大米新品种会在这里大面积种植。去年这两个品种试种时农户还将信将疑,今年他们主动问我们要了这个种子。”“我们已经根据各地不同的产业发展需要,先后为成都、沐川、什邡、广元、绵阳、德阳等地的农业局、种植户等免费提供种子约50个品种……”“今天正在三台,明天去广安。”就像雷锋说“我要永远愉快地多给别人”,朱军的语气中透着轻快和愉悦,“特别高兴能为农民增产增收、水稻的绿色安全高效生产做一点实事。”

奔忙: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党的二十大以来亿万农民对家园美、生活美的愿景。这个春天,不管是“一县一团”、“10+3”产业特派团、2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成员也好,“三区”选派科技人员也好,还有众多川农科技工作者正以多种身份努力为这一愿景投入和付出。

“经历过草料缺乏的冬季,牛羊出现健康问题的情况会尤其多。”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成员、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我校动物营养所王之盛教授、动物医学院左之才教授今年春天也特别忙。2月底,刚结束在宁夏10余天的科技服务工作,没来得及回家,他们就又马不停蹄分别奔赴云南和巴中、内江,针对养殖户们十分关心的牛羊为什么长得不好、奶牛乳房炎等疾病诊断和预防等问题,为当地基层兽医站技术人员、养殖企业等开展培训指导。“2月中旬以来还只回了一次家。但疫情结束,正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畜牧产业振兴的好时机。”左之才教授说。

大美乡村少不了丰收的果园、茶园和菜园。近来,四川省现代农业“10+3”产业“川果”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园艺学院院长汪志辉教授的足迹也遍及石棉、丹宁、雷波、茂县……开展黄果柑、脐橙及各类晚熟杂柑的春季管理技术培训和示范。

今年以来,水果专家吕秀兰单是屏山就已跑过3次,她和团队成员梁东、林立金一起为西昌、彭山、凉山的葡萄,宣汉、宜宾的李子,阿坝的苹果,汉源的甜樱桃……贡献知识和智慧,指导粮经复合种植,降低去冬今春干旱影响下几种水果的成花坐果,足迹覆盖了省内李子、甜樱桃和葡萄的各大主产区。

茶学系老师们分别深入雅安、宜宾、乐山、泸州等地开展春茶生产技术培训及现场指导服务,为进一步推动我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茶农共同富裕助力。在荥经县,茶学系陈盛相老师深入荥经枇杷茶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找准当地茶农技术需求,对企业、基地、茶农进行技术指导,为枇杷茶产业转型升级及茶农增收提供思路。

在什邡,还有从事蔬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的专家郑阳霞正指导着种植户进行设施改造和芹菜播种……

美丽乡村同样离不开的还有具备现代气息的长远科学规划。连日来,商旅学院郭凌教授和她所在团队的同事正着手推进天府新区太平街道产村融合项目,探索当地“桃园归谷”精品民宿集群区旅游发展、乡村建设、村民参与的融合路径。他们还为雅安A级景区的提质增效调研,实地赶赴雅安8个区县、34家A级景区进行产品、业态、管理机制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提交雅安文体旅。团队主研蔡克信老师入选2022雅州英才。

在新鲜出炉的四川省专家智力服务基层活动中,我校吕秀兰、任万军、邓群仙获评“四川省专家服务团优秀专家”,占到全省受表扬人数的十分之一,同时我校也获评“专家智力服务基层表现突出单位”。

定点帮扶: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2023年,仍然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5年过渡期。在川农大人落实国家脱贫攻坚伟大战略,与地方结下深厚友谊的雷波县,依旧有来自我校的定点帮扶干部在坚守,全心全意服务当地百姓。

这些天,来自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的雷波县黄琅镇大杉坪村驻村干部祖立义正为村上一位70多岁丧失劳动力的老人解决低保问题而广泛调查,包括他的家族甚至邻村人员,只要有可能了解情况的人都进行了走访。“档案记录这位老人是有子女的,不符合低保申领条件。但据我们调查了解,他的儿女处于长年失联状态。所以实际来看,对这位老人又有满足他低保的必要。我们帮扶工作队作为组织上派下来的干部,一举一动就代表组织的形象,我们必须把每一项工作做实做细,绝不能忽视任何一点群众的诉求,也绝不能辜负群众给予我们的信任。”祖立义对自己肩上的责任很明确,在他看来,“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把崇高理想信念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中,做好本职工作。”事实上,这只是他驻村一年半以来工作的一个小小缩影。过去一年多,他围绕党史学习、政策宣讲、课业辅导、产业调研等,组织15支大学生志愿服务队100人次到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接学校科技服务团专家教师80人次到当地指导产业发展、技术培训。再有两个月,他对接我校专家帮当地建起的基地第一批22头肉牛就要出栏,即将实现产值50万元。

与此同时,在雷波县千万贯乡石板滩村,来自我校的驻村干部付刚,正忙着为村里完成一项招标工作。招标内容是为村里购买一批视频编辑和摄影摄像相关设备,采购直播技能培训服务。在驻村帮扶工作中,付刚发现当地群众常为农特产销售的问题而苦恼,因此他结合自己“农产品贮藏与运销”的相关知识储备,主动思考策划、申报并主持实施了这样一次尝试,计划为当地提供大约100人次的基础培训并培养出5支电商销售重点团队,推动当地建立起完整产业链。他的想法很明确:“我们驻村干部会轮换离开,但我希望能为这里留下一批带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

正如雷锋所说:“一个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该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来自川农大的帮扶干部正用自己的方式,在工作的点点滴滴中扮演好“人民的勤务员”这一角色。

接力: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

3月初的大凉山腹地,一场春雪后,在四川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被老乡们亲切称作“院长”的硕士生冯豪杰和其他几位同学一样,圆满结束了到当地农户家里帮助开展和指导春播的任务。“老乡们看到我们小院的马铃薯种植效果很不错,今年他们都主动来找到我们提供优质薯种。”说起在小院工作得到老乡肯定,冯豪杰带着满满自豪,从跟着导师、我校农学院王西瑶教授读研开始,他在这里已经有三年。

作为四川首批挂牌的5个科技小院之一,这里凝聚着我校农学院王西瑶教授和众多学子的心血。在这里,已经满头银发的她带着一群年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们埋头田间,从育种、栽培、贮藏、销售等方面事无巨细地破解当地马铃薯产业难题,支撑起一个小小的“土豆王国”。

“每次王老师带着我们爬坡上坎,别看她年龄最大,但精神头最足!”自2018年小院成立以来,有老师们的躬身示范带领,不怕苦不怕累、服务人民群众的精神在传承,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这里扎根,留下果实后又离开,就像那山间一茬又一茬灿烂的马铃薯花。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在新征程中,川农人还将不断以行动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Copyright © 2014 www.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宣传部
主办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承办单位:宣传部 网站由宣传部维护/网络中心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