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首页 成都校区首页 都江堰校区首页 四川农业大学校园新闻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群英谱】​社会服务显担当

2020-03-24 10:19:59 作者:黄云飞 审稿:江英飒 来源:宣传统战部 点击数:

  

疫情之下方显川农人本色。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校众多专家学者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想民所想、应民所需、用心为民,在春耕生产、脱贫攻坚、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殚精竭力、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川农人的勇气与担当。

抢农时冲锋在前保春耕

“老乡,你们那出苗情况怎么样?”“肥料种子都准备好了没有?”……春节刚过,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系教授王小春便通过微信线上指导巴中、南充等地的农户玉米种植。然而,因为当地示范区面积较大,如果全部采用线上指导并不太现实。当得知当地农户又提前开始了春耕,并且因为气温反复影响了农作物出苗质量,王小春更是有些着急,凭着她对玉米栽培的技术经验以及对当地种植条件的了解,“必须要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如果不帮助种植户把技术落实到位的话,那么他们这一年可能就没有什么收成了!”然而疫情当前,以往简单的现场指导却变得充满了不确定性。

能去多少个地方?怎么讲授最有效果?怎样既做到技术培训又避免人群聚集?在出发之前,王小春与团队成员一起反复商量。

待健康证一办好,3月5日上午七点,王小春便立即与生态农业与区域发展系教授雍太文两人驱车赶往荣县。一到目的地,村干部非常高兴,感谢他们在特殊时期还为当地带去技术,并立即召集村里的种植大户接受两人的指导。王小春与雍太文就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种植大户们进行了简要的技术培训,然后逐一询问当地的种植情况、生产条件,从肥料种子到栽培技术,一一细致讲授。

因为疫情影响,当地不能住宿,为了提高效率,让更多的种植户收益,王小春与雍太文决定尽可能多到几个乡镇。于是二人从荣县出发,驱车前往仁寿,从一个乡镇奔赴另一个乡镇,一天时间两人马不停蹄,为五个乡镇的农户进行了现场指导。直到夜幕降临,口干舌燥却不知疲惫的两人才驱车返回。

王小春与雍太文的举动正是众多川农人的缩影。受疫情影响,诸多地区春季农业生产都面临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科学选种、病虫防治、配方施肥等挑战。3月初,农学院植物保护学系教授张敏带队到雅安、温江、崇州、大邑等地调研小麦生长情况时发现,多地已发生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蚜虫等危害,防治病虫害不能耽搁,张敏团队一行人立即投入到防控的工作中,一方面提醒广大种植户要加强预测预报,准备好防控物资,开展统防统治,一喷多治,另一方面还精心为农户们准备了病虫害防治手册,助力抗疫情夺丰收。3月9日至11日,张敏又率管理学院王燕副教授,农学院邓飞博士一行赴凉山州盐源县白乌镇长坪子村、马坝村、卡拉坝村等地调研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并就花椒和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现场指导。

农学院教授袁继超、副教授谭飞泉、资源学院教授陈强和辜运富、园艺学院教授吕秀兰等也冲到了春季农业生产第一线,在他们各自的专业领域为玉米、小麦、花椒、李子、葡萄等农作物提供病虫害防治技术支持与种植技术指导。

不仅如此,在特殊时期,川农大专家们还通过电视等媒体手段,为疫情防控下春季生产提供“智援”,助农增收。3月17日,应四川电视台“乡村直播间”节目组邀请,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组织农学院龚国淑教授、园艺学院张勇教授赴都江堰市天马镇国家级出口猕猴桃安全示范产业园区进行猕猴桃春管实地讲解,为疫情期间我省猕猴桃产区春季管理和病虫害防控提供科技指导。

成都产研院董事长周伦理带领团队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利用旗下平台——四川(成都)土壤修复与肥力激活研发中心,开通网上直播提供在线农技服务,开展线上订货会,确保价格稳、不断档、不脱销,保障疫情期间春耕生产物资,据统计,通过该平台线上销售有机肥就超过1000吨。并借助“蓉e检”涉农检测产业互联网与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发挥其线上无接触式平台优势,充实“线上检测超市”的内容和项目,提供检测指标3000余项,涉及300余个产品。

勇担当 全力以赴助脱贫

3月2日,林学院经济林系教授叶萌在三台县的青花椒基地了解到当地花椒萌芽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春管延后,并且由于冬干,萌芽不整齐,花芽少、长势慢,若置之不理,可能会影响后期产量。作为当地脱贫攻坚支柱型产业,做好花椒春管,提升整体产业发展水平,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叶萌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建议产业园区应该尽快把短板补起来,还要抢抓农时为花椒“断尖”,即把枝条上部没有花芽只有叶芽不结果的部分减掉,让营养集中在花芽上,再配合其他措施,各个环节处理得当的话,亩产可达1000斤以上,而如果放任生长,亩产只有400-500斤。

处理好三台县的情况后,还没喘口气的叶萌又接到了古蔺县的咨询电话。原来,当地的小水村刚把花椒种植确立为脱贫攻坚支柱产业,却因为疫情影响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实地指导。在得知叶萌是花椒种植方面的专家后,当地村支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她,没想到叶萌二话不说立即答应提供技术支持,并在3月9号带着工具,只身乘车赶赴古蔺县小水村。一到村里,叶萌顾不得休息,立即实地查看花椒种植情况,了解到当地的种植生产条件还比较落后,叶萌便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讲授起修剪枝叶、判断品质等技术要点。从小水村返回后,叶萌又通过中国农民大学在线课堂线上讲授青花椒高效栽培技术,帮助更多农户提高青花椒种植水平,实现增产增收。

与叶萌情况相似,3月6日,林学院教授万雪琴在雷波县“核桃科技扶贫产业化试点村”松树乡猴儿沟村,为当地的核桃专业户等20多人开展了疫情期间小型核桃修剪技术培训。做好防护的前提下,万雪琴为村民们进行了盐源早品种的修剪等三方面的技术示范。为了让讲解更有实效,万雪琴还爬到树上做了技术示范。

3月初,园艺学院副院长汪志辉教授在石棉黄果柑线上推介会上,从专业的角度对县财政投资近300万元引进的光谱红外线无痕黄果柑品质分选检测机的运行提出建议。随后在推介直播现场,汪志辉从石棉黄果柑的种植历史、种植过程和黄果柑独有的产品特色,如数家珍般向全国网友做了详细介绍,耐心解答了网友提出的问题。他的专业讲解,得到了直播平台网友点赞,让观众对石棉黄果柑有了全面详细的认识。

除了对种植业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也令不少中小农牧企业、养殖户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学校的专家们积极行动,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帮助相关企业和畜禽养殖户共渡难关,为全省的“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做出贡献。

动科学院教授王继文就如何在商品鸭养殖过程中实行限制饲养、种鹅反季节生产等工作为乐山棕桥家禽养殖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电话指导。动科学院赖松家教授针对贵州安顺平坝镇和四川大巴山兔业公司遭遇的兔病问题,通过视频诊断兔病,提出防治方案。动科学院赵小玲教授就鹌鹑、七彩山鸡的驯化历史、遗传进化研究进展和产业现状等内容形成书面材料,提供给政府部门作为决策依据,并与动医学院副教授舒刚利用网上直播平台为7000多名家禽工作者和养殖户做了培训。

献良策凝心聚力促发展

疫情爆发后,学校专家学者即时发声,从专业高校智库的角度为政府应对疫情提供了及时的决策依据。

经济学院院长蒋远胜教授在疫情发生后,敏锐的感觉到疫情使农村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的风险。他迅速组织了十余人的研究团队,克服疫情期间不能亲自上门调研的困难,在对四川省新冠疫情和宏观经济、农村经济把握的基础上,抽取了成都市和五大经济区近30家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在线调查和书面访谈。课题组成员加班加点收集整理资料,仅用一周时间就形成了一篇2万字左右的高质量报告《提升我省农村金融机构应对疫情风险能力、更好服务农村经济的政策建议》,并及时上报省金融学会、省农业农村厅,很快得到省委政府领导的及时批示。研究报告也得到省农业厅杨秀彬厅长的高度肯定,并在研究工作时采纳相关建议。

由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研究智库负责人陈文宽教授主持,首席专家傅新红教授、李冬梅教授,及何宇博士等共同完成的智库成果专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影响及对策建议研究》结合我省农业农村实际,深刻分析疫情对四川果茶畜禽产业、农民增收、农畜产品消费市场和农资供给带来的严重影响。在专报中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村地区复产,把疫情对农业农村经济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的多项措施,获得省委常委曲木史哈批示:“请农业农村厅重视这个研究专报。”

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减贫和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蓝红星教授通过《四川日报》等媒体建议疫情防控期间,扶贫车间要加快生产资料流通速度,通过加大订单生产、来料加工等力度,增设车间班组或进行轮班等方式,尽可能多地吸纳因疫情不能出去打工的贫困户到扶贫车间来上班。同时,政府也可以对扶贫车间创设的增量岗位进行财政补贴支持。

……

在疫情期间,还有更多的川农人以自己的方式贡献着力量。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川农人总是冲锋在前、无私奉献,绝不会袖手旁观。这就是川农人的风格,川农人的品格。



Copyright © 2014 www.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宣传部
主办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承办单位:宣传部 网站由宣传部维护/网络中心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