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我们还是将成为十八线主播。”2月中旬,这句话伴随着学校正式决定开展网课的通知,在川农老师们的朋友圈里刷屏。
在这场因疫情而加速到来的线上教学浪潮中,教师们虽是“被迫营业”,但经过20多天的磨合与实践,许多人都逐渐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直播模式”,带起了独属于自己的“直播节奏”,共同书写着一本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的川农大“主播图鉴”。
勤奋派:把准备工作做到极致
教师做主播,虽然每堂课的“直播时长”仍旧只有90分钟,但是每节网课的背后,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将繁琐细致的准备工作做到极致。
“还有十五分钟就要上课啦,请同学们尽快接龙签到!”已有30年教龄的人文学院李峰老师怎么也想不到,她有一天居然会用QQ接龙功能在自己书房里点到。
面对陌生的网络授课,即便是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李峰一开始也慌了神:“啥是MOOC?QQ群还能直播?看不见学生怎么上课?”一连串的疑问,督促着李峰像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一般,从零开始熟悉网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授课平台,她把腾讯课堂、雨课堂、钉钉、QQ群直播等所有能用的平台试了个遍;为了确保网课顺利,光是全教学班参与的直播测试就进行了多次,期间反复交代直播细节和收集学生反馈;为了保障网课质量,线下授课早已能信手拈来的她一遍又一遍的检查上课资料、优化课程设计。
光是将教学准备做到极致还不能让李峰放心,从教多年的她深知,一堂课的好坏,还在于老师的课堂状态。因此,虽是上网课,但李峰课前也都会认真收拾自己,画个淡妆,换身衣服,并根据授课时段使用台灯、落地灯、房间大灯等对书房的亮度进行调整,确保直播教学时的视觉效果。
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和李峰老师一样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的老师还有很多:同样有30年以上教龄的园艺学院杜晓、何春雷等老师第一时间向年轻同事求教平台使用方法;动科院《家畜育种学》教师李亮每堂课都有精准到分的授课计划;建城学院《图书馆设计和改造与更新设计》的授课老师们提前收集相关案例发给同学们思考;经济学院陈莉老师在每一堂课前,都会按知识点分段录制讲解短视频传到教学群,用“讲两遍”的方式,预防直播卡顿。
互动流:将讨论交流进行到底
“哈士奇因追逐飞虫,把墙面弄脏了。要想修复好,需要花8000元买乳胶漆。问,哈士奇是否对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判断依据是什么?”3月4日0点30分,农学院李晓铃老师在《发展经济学》教学群发出思考题。
这是李晓铃多年养成的习惯。无论何时,只要想到能契合课程内容,又贴合日常生活的小思考,她都会提前两天发到教学群里让大家先琢磨,上课时再进行讨论。网课开启后,讨论的频次和同学参与度均只增不减。“要相信同学之间的互相讨论是很有启发性和参与性的,有时候同学发言比老师讲授更容易引起注意。”李晓铃说道。
比起驾轻就熟地组织讨论,如何打造网上的参与式课堂,则让李晓铃颇费一番功夫。在她看来,“线上缺少非语言交流”是阻碍网课互动质量的最大原因。为此,她将原本适合教室身体接触的游戏进行彻底改造,并增添防疫元素,策划了适合网络教学的“送花游戏”。通过这个游戏,李晓铃既告诫了学生疫情期间要减少接触,又让学生首次接触参与式学习的方法,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参与式工作原理与技术》的网课上,李晓铃将6朵不同品种的“花”送给6位同学,再让这6位同学复制手上的花名,送给另外三位同学,收到花的同学则重复此过程,直至一人发出过9次花名后结束。此时,李晓铃揭开谜底,其中一种花代表着“新冠病毒”,而拿到花的同学便是“B类感染者”。差不多全部同学都接触到了这种花,在惊吓的同时纷纷吐槽“被老师套路了”,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
为了让参与式课堂的效果更好,李晓铃不时还会在课前花一天的时间,和同学们提前互换角色进行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李晓铃的做法只是加强师生互动、提升网课活力的路径之一,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互动节奏。
林学院宁莉萍、艺术与传媒学院何戎婕两位老师几乎每堂课后都要花大量时间为学生答疑、为信号不好的同学补课。经济学院方兴老师将自己教学QQ群的昵称改为“萌新小学弟”,不时与同学畅聊成长经验、分享生活点滴。法学院《刑事侦查学》教师廖红霞通过与学生一起看刑侦剧、玩推理游戏开展沉浸式教学,一边看一边解析知识点。
“雨课堂能通过在线答题、课件标注、发布公告等实现与学生的即时交互,老师可以快速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盲点、难点、疑点及时调整讲解进度,非常好用。”上网课半个多月,动医学院的欧阳萍老师已经决定恢复线下教学后,也将继续使用雨课堂来增强课堂互动性。
技术控:拿硬核装备武装自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上网课,老师们不仅要从教学内容里深刻挖掘,还需要一定的硬件武装。这一点,因疫情被困在农村的老师们也许感触最深。
旅游学院曹兴平老师紧急购买手机网络流量包和在线音频课,用来破解被困在乡村老家无网无教材无电脑的“窘境”。园艺学院黄志、陈盛相等老师在陕西、河南老家,随身没带电脑,全靠借用电脑完成教学任务。
如果说电脑、流量包等是开展网课的“基础装备”,那将2台手机、2台笔记本电脑以及高清投屏电视、直播耳机、智能稳定器等组合起来,便是线上教学的“豪华套装”。“添置设备一是为了保障每个同学都能有最佳的网课体验,二是可以积累许多操作技术,为以后尝试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准备。”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崔久成介绍道。
“豪华套装”让人惊呼硬核,但这却还不是极限。从2016年便开始在斗鱼平台给学生直播高数解题答疑,已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付诸实践4年的理学院数学系黄厚辉老师从零开始,买服务器、学代码编程,打造自己的网课“专属神器”——教学测试题网站。
“说来也巧,网站去年底才正式运行。”在高数期末考试取消机考形式后,黄厚辉不忍看见原有题库浪费,再加上自己批改千余份作业的工作量太耗时,无法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萌生了制作这款网站的想法。
说干就干,去年整个暑假,黄厚辉都没有出门,在家中学习编程知识,有些课程甚至反复学习了五、六遍,最终在十月完成基本框架并开始测试。测试期间,每一次遭遇BUG,黄厚辉不仅不泄气,反而更是卯足了劲地查漏补缺,不断对网站进行调试、整改、优化,一步一步地加强网站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网课开展后,总共有10个教学班、近千名同学在使用他制作的网站来刷习题、做测验甚至签到,老师“批改作业和收集反馈都事半功倍”。
“我并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只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做网站或者说学东西,只要有心,只要能持续学习,是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的。”黄厚辉表示,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把网站建设成一个分年级段都可以使用的数学测评平台,让所有川农同学都能快乐学高数。
魅力秀:用独门绝技点缀课堂
相较于实体教室,网课“直播间”少了一分严肃与约束,多了一分活泼与自由,要保证教学质量,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学生保持专注不切屏,无疑需要教师在提升授课魅力上做更多努力。这不,众多“主播”都拿出了各家绝技,为网课增添不少亮点。
魅力可以是好听的声音。“今天的课就学完了,希望大家下来后认真复习,好生学准没错。”马克思主义学院有丰富播音主持经验的何宇老师从没想过,自己会在毛概网课最后用一段标准的四川话来证明是本人在上课。原来,因为讲课的声音太好听,导致一些同学以为她在使用变声器。收到这段“自证清白”的语音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惊呆了,“原来这不是在听新闻联播”“我早课再也不要迟到了!”
魅力可以是花式秀技术。一提起CATIA机械三维建模,许多同学会将它与复杂、熬夜等词语联系起来。然而,机电学院的实验教师莫愁却通过利用CATIA软件绘制神秘的莫比乌斯环、记忆中的大风车等有趣的内容,花式传授这款专业软件的使用技巧,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选择秃头”。
魅力可以是精湛的功夫。除了开设体育理论课外,体育学院的老师还纷纷秀出了真功夫:或是传授足球小技巧,或是演示平板支撑的正确姿势,或是跳一段健美操……标准的动作,专业的讲解,瞬间圈粉无数。
魅力还可以是朴实的分享。“学校老区出门的兔肉馆味道很棒。”在理学院刘宽老师的课堂间隙,他都会分享自己作为“资深吃货”的美食心得,或者个人的旅行见闻、追剧指南等。一个个朴实无华又接地气的分享,收获同学们一片好评。
……
疫情肆虐情不减,透过屏幕聚云端;
川农主播绝活多,这篇图鉴写不完。
无论是勤奋派、互动流,还是技术控、魅力秀,他们都只是川农大近千名参与网课教学老师的一部分,是川农大主播“图鉴”中的寥寥数页。伴随着网上教学的继续开展,这本“图鉴”也会继续翻页,我们也一定能看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