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首页 成都校区首页 都江堰校区首页 四川农业大学校园新闻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陈舜:用科研为农民小康护航

2019-01-10 16:15:11 作者:医家人 来源:动物医学院 点击数:

  

她在实验室里不容忍一丝懈怠,她在开组会时不允许敷衍应付,她的学生写文章时要求向领域内顶尖成果看齐;还是她,会在参加学术会议时顺便买回学生需要的实验用品,会在出差回校带给学生纪念礼物。

这位80后女青年教师,带着团队、指导学生,在研究鸭病疫苗的科研之路上,不忘“‘为小鸭健康、为农民小康’保驾护航”的初心,锐意创新,踏实前行。她就是刚晋升教授的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研究所副所长陈舜。

追寻理想 社会使命催生科研之路

四川为水禽养殖大省,为全川甚至全国提供优质的禽肉蛋产品。

我校禽病防治研究中心立足西南面向全国,为养殖户常年义务提供疫病病原检测与防控技术支持。针对危害水禽养殖业的重要疫病,2011年“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评者陈舜博士,带着“高效低价解决老百姓实际问题”的纯朴理想,带领课题组成员,一头扎进对水禽病原致病机理方面的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工作,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科研任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大量水禽抗感染免疫基础理论未知,以及无商品化实验材料的困局下,陈舜带领课题组率先克隆了鸭与鹅20余个免疫基因、解析其生物学与免疫学功能、制备并储备了相应的抗体、建立系列标记物的定量定性检测方法,为其后续揭示病原与宿主互作提供了技术与材料的保障。

不仅如此,为了能深入揭示病毒关键基因的分子致病机理,陈舜博士把目光锁定在了种鸭产蛋的“克星”——鸭坦布苏病毒。这个病毒是2010年首次从产蛋量下降的鸭卵巢中分离鉴定出的新型禽类黄病毒,对禽类具有高致病性,被感染后表现为产蛋量显著下降(减少20%-60%,有时高达90%,甚至停产)、精神沉郁伴有神经症状、生长迟缓,甚至死亡。该病已严重危害我国蛋鸭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鸭坦布苏病毒已被证实可人工感染哺乳动物,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因此对其防控及致病机理的研究意义重大。

陈舜带领课题组潜心搭建了鸭坦布苏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操作平台,其中包括:用于快速且大量药物筛选的病毒复制子与报告病毒的分子操作平台;进行定向改造的病毒感染性克隆体系;监测病毒吸附、入侵、包装、释放等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变化的假病毒系统。

病毒的体外操作平台的成功搭建,不仅标志着实验室技术水平提升,更重要的是开启了人工定向改造与测试重组病毒的“新时代”。相关研究成果陈舜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Frontiers in Immunology》、《病毒学报》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代表论文SCI影响因子达11.127,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20。因在鸭坦布苏病毒研究上的杰出贡献,陈舜博士受《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综述版主编邀请,撰写了题为“An updated review of avian-origin Tembusu virus: a newly emeging avian Flavivitus”(新出现禽源黄病毒的研究进展)的综述并于2017年10月公开发表于该杂志,并作为唯一一篇综述收录进了“禽病学”专题,同时该文章受到同行大量的关注与引用。此外,她参编的著作《鸭标准化规模养殖图册》与《动物疫病防控出版工程:鸭瘟》也及时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施展本领 科研成果守护餐桌安全

基于团队前期辛勤研究基础,陈舜和团队的研究人员一起,对鸭病病原举起了毫不留情的“手术刀/机关枪”,利用人工培育与定向致弱的新“武器”,一个个精准、高效的疫苗先后诞生。

鸭传染性浆膜炎疫病严重危害我国水禽养殖业的发展。其防治主要依靠抗菌化学药物和抗生素,且国内外还没有获批准上市的疫苗。针对这一难题,陈舜所在团队通过近20年的攻坚工作,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性好、免疫力强、应用成本低的疫苗,及其工厂化、产业化生产等配套技术;发明的“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成为全球首批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该成果先后获得2012年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针对同样危害鸭群健康的鸭病毒性肝炎,陈舜所在研究团队发明了“鸭病毒性肝炎弱毒活疫苗(CH60株)”,获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首次成功研发的既可用于雏鸭免疫、也可用于种鸭免疫并通过母源抗体来保护雏鸭的鸭肝炎疫苗。该成果应用于鸭病毒性肝炎的综合防控并获2017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几千个夜以继日的工作,成功研制切实可用的疫苗产品的同时,陈舜课题组还对水禽高效抗病毒小分子的免疫学活性及病毒非结构蛋白的免疫学功能进行了系统地探究。他们提出“利用特定蛋白活性抑制剂而限制病毒的免疫逃逸从而控制病毒感染”的新观点,这为开发既“精准杀毒”,又无毒副作用的新药提供了新思路,常规抗病毒药物的“杀敌1000自损800”难题或将成为历史。该研究成果“Flaviviridae virus nonstructural proteins 5 and 5A mediate viral immune evasion and are promising targets in drug development(黄病毒非结构蛋白5与5A介导的病毒免疫逃逸及其潜在的抗病毒药物靶点)”于2018年6月刊登在了JCR分区医学类1区的《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杂志。

勇于担当 护航使者传递奋斗薪火

科研成果不是一个人就完成的,一个好团体往往能产生1+1>2的效果。

陈舜课题组良好的研究氛围,犹如优质土壤,而学生的科研初心,如同待萌芽的种子,在肥沃的土壤中更易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陈舜曾谈到:“庆幸求学期间遇见良师,所以她努力尽己所能的为学生们壤好成长成才沃土,始终坚持将严格严谨的科研态度与人性化朋辈式管理相结合的学生培养方式。”

她总结自己的学生说:“他们大部分不善辞令,但做事认真、肯吃苦、实验动手能力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类学生,较之社会上的其他工作,从事科研更能有效地发挥他沉稳踏实的性格优势。这就需要与学生早沟通、多沟通,让其明白科研其实就是一份非常好的工作,是一项值得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当学生能将手里具体实验与未来的人生发展志向相结合,就会更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每天的实验操作日常,面对挫折时就更容易坚持坚守而取得比较好的结果。”

陈舜最乐意与学生一起激烈地讨论科研设想;最期待学生呈现一批一批或“预料之中”或“不期而遇”或“屡试屡败”的实验数据;最兴奋于弄清楚数据背后隐藏有意思的客观规律;最高兴学生们经过充实的数年研究生“训练”,不仅收获科学技术与科研成果,更收获新的人生起点与更高的发展平台。

近年来,陈舜还积极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合作,先后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虫媒黄病毒研究组组长Suresh Mahalingam教授、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的著名黄病毒分子病毒学专家Andres Merits教授建立长期交流合作,致力共同攻克鸭坦布苏病毒的定向致弱改造课题,联合培养博士2人,已在医学JCR一区等国际主流期刊联合发表论文3篇。

迄今,她共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人,其中一位凭借其硕士期间优异的科研成果荣获2016年全国“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当年四川省仅1名硕士生获此荣誉);所指导的2篇硕士学位论文分别于2016年与2018年先后入选“四川农业大学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的多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前往德国、丹麦等国家继续深造。也因在学生培养与教学的优异成绩,陈舜于2018年荣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六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

不忘初心,守护理想,踏实苦干,在“为小鸭健康、为农民小康”护航逐梦的路上,陈舜以老一辈的川农科研人为榜样,传承“川农大精神”,和同事、学生们依旧努力前行。

Copyright © 2014 www.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宣传部
主办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承办单位:宣传部 网站由宣传部维护/网络中心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