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知识(八)


1、“川农大精神”的内涵和实质是什么?
“川农大精神”的内涵主要有五个方面:(1)为国分忧、为民谋利的奉献精神;(2)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3)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4)团结协作、你追我赶的团队精神;(5)传承薪火、甘为人梯的“接力棒”精神。
“川农大精神”的实质就是爱国爱校、兴农报国,将爱国情怀融入到“心系‘三农’,振兴中华”的育人主题中,多出人才,多出成果是“川农大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实质。
2、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什么?
在雅安长期的艰苦条件下和困难环境中,川农人继承爱国爱校的优良传统,怀着为国分忧、为民谋利的报国之志,以拓荒者的气概,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无私奉献,几十年来为我国特别是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逐步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川农大精神”育人,培养心系“三农”、服务西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改革开放以来,我校培养了多少人才?我校目前的在校生规模有多大?生师比是多少?
改革开放以来,我校培养各级各类建设人才7万多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3万人。目前,我校全日制在校生21144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6268人,研究生1594人。教师总数1325人,生师比为16.7:1。
4、我校师资队伍整体概况如何?
目前,我校在职教职工1871人,专任教师117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47人,硕士生导师243人,博士生导师6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615人,占专任教师的52.21%;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9人,现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222人;45岁以下年轻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4.7%;具有外校学历的教师比例超过75%。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杰出高级专家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和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级专家108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5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9人。2人获何梁何利进步奖,1人获王丹萍科学奖,3人获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1人获四川首届创新人才奖。入选“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
5、何谓“百千万人才工程”?
“百千万人才工程”是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启动的人才培养工程,现又称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其内容就是培养造就上百名能进入世界科技前沿,在世界科技界有较大影响的杰出青年科学家;上千名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保持学科优势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上万名在各学科领域里有较高学术造诣、成绩显著、起骨干或核心作用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6、何谓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是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启动实施的最高层次的人才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着眼于吸引、遴选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
7、我校的教育体系构成如何?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专科生教育)和两个系列(全日制教育和继续教育)。我校从1959年开始招收水稻栽培、兽医产科、玉米育种、家畜饲养和家禽育种专业三年制硕士研究生。198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1年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现已形成研究生教育、普通本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国际合作办学等层次类型完整的教育结构。
8、我校现有多少学科专业?
我校现设有作物学、畜牧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物学、畜牧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森林培育学等2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4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58个本科专业。拥有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作物遗传育种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农、理、工、经、管、医、文、教、法等9大学科门类的专业学科群。
9、什么是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0、我校师德规范主要包括哪八个方面?
我校师德规范主要包括:忠诚教育、爱国守法、爱校明礼、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厚德博学、勤俭自强、团结协作八个方面。


·评建工作专题网站首页
·专题网站-评建文件
·返回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