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指标内涵说明(仅供参考)


    该方案共有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1个特色项目,44个观测点。在19个二级指标中,有重要指标11个,方案中以粗体字表示。
1、办学指导思想
1.1学校的定位。主要观测点:学校的定位和规划
学校定位主要是指: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找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位置,确定学校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学校的定位要适应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的要求,要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条件(或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
学校总体目标是指学校在国内外高等学校中的位置;学校的学科结构(理工农医管经文等);学校的类型(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型);学校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的结构(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
培养目标的层次有两层意思:一是培养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二是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研究、开发、还是基层的实际工作。
人才的类型是指研究型的、应用型的、研究应用型的。
服务面向:为行业服务、区域经济服务、服务全国。
学校规划的目标应体现学校的定位,其相应措施是为了保证学校定位的实现。专业建设规划对保证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稳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考察学校定位必须考察学校的规划,尤其是专业建设规划。不一定有四个单独的规划,只有发展规划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也可以。
专业建设规划要合理: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有相应学科支持),要遵循教育规律。
专业的总体布局和结构要符合学校的定位,有与重点学科相匹配的、在行业或地区有一定影响的优势或特色专业。
1.2办学思路。主要观测点:教育思想观念;教学中心地位。
学校的一切改革离不开思想观念的转变,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思想:对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教育的总的看法,是对教育宏观的、理性的认识。教育观念:人们对教育中的一些事物的观点,如教育价值观、人生观、质量观等。教育思想观念要具有时代特征,要随时代的进步不断转变。
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因此,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是一句空话,它是有实际含义的:党政领导重视教学工作,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并能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对教学的经济投入处于优先地位,并有稳定的来源;各职能部门都能环绕育人进行工作,并能主动为教学服务,学校的各项政策和规定都能体现对教学的重视,育人工作已成为学校的舆论中心等。
2、师资队伍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是关键。师资队伍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将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所优秀的高等学校一定有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2.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主要观测点:生师比;整体结构状态;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
生师比
学生数指多类在校生折合数(分子)。
专任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承担不管什么层次或类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岗位上的教师。请注意,此时的教师基数(分母)可扩大,但在考察教授、副教授上课比例和专任教师的学位比例时,也要算在内。
硕士生、博士生可算专任教师,但必须承担教学任务。外聘教师经折算后(2个算1个)计入教师总数,但原则上外聘教师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25%。
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
有学科带头人,已形成学术梯队,并有数量适宜的骨干教师。这里的专任教师指的是学校在编人员。
2.2主讲教师。主要观测点:主讲教师资格;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教学水平。
主讲教师资格――主讲教师是指每个学期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讲课的教师,所以每个学期的主讲教师是变的,并不是全校所有的教师数。
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
只有符合C级标准,即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每学年95%以上为本科生授课后,才能考虑A级。
教学水平――教学水平高,指从教师整体来看,教学实施过程与培养方案的符合情况。专家进校抽查的试卷、听课、抽查的学生作业等以及教学调查提供的有关内容是考察的重要依据。
科研促进教学情况可从科研经费能否改善教学条件、科研实验能否为本科生开放;科研成果转化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变情况;本科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尽早使本科学生参与科研,科研活动纳入本科学生培养计划情况。
3、教学条件与利用
3.1教学基本设施。主要观测点:校舍状况;实验(践)基地状况;图书馆状况;校园网建设状况和运动场及体育设施。
在以上的各个观测点中,A级与C级不是一一对应的,只有符合C级才能考虑A级。
图书馆情况――A级要考察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果好。
校园网建设状况――不但要有高水平的校园网,而且重要的是看校园网在本科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如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情况、在教学管理中的使用等。
实验室、实习基地情况――办公室、图书馆、其他部门及非教学科研用设备和教室、实验室、办公室、资料室、图书馆等内的家具均不列入仪器设备内。
3.2教学经费。主要观测点:四项经费所占比例;生均四项经费增长情况。
本观测点对财务四项经费是有明确界定的,专家在复核时特别注意不属于“四项经费”项目而计入四项经费的。如教学水电费,实验室改建维修费、招生费、临时出国人员费,外籍专家费、学时费、教师培训费、各教学单位使用的劳保品费,外宾招待费等均不属于四项经费。A级标准要求四项经费占学费的30%以上。
生均四项教学经费分别增长的情况,是考察学校近三年用于每个学生的教学运行基本经费在数量上的变化趋势。分别统计近三年内,四项教学经费的分项值和总值。计算生均值所用学生数为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的自然人数。
特别要注意统计四项教学经费和学生数所用的时间段应统一。
4、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重点是学校围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改造,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教学内容和课题体系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思路是否清晰,措施是否得力,效果是否明显。
4.1专业。主要观测点:专业结构与布局;培养方案。
第一个观测点新方案是“专业结构与布局”。在老方案里是“新办专业”。就是说新方案评估的面宽,除了对新办专业有要求外,还要评估专业布局与结构是否合理;有没有与重点学科相匹配的、有一定影响的优势专业。另外,参考权重也有变化,应予关注。
要特别注意新办专业的学科基础及教学条件。教学条件包括实验条件、图书资料、有关教学文件、教师情况(人数、专业背景、水平等)。
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制定教学计划要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要符合教育的总体改革思路,拓宽专业,加强基础,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符合学校的定位,体现学校的特色;要整体优化,各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设置要合理,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计划这一观测点重点考察制定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内容、和执行情况。
审视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全校58个专业人才培养规格都是清一色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既不符合实际,又对我们今后的评估非常不利。希望借此机会对此作认真修订。
4.2课程。主要观测点: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双语教学。
观测点之一: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考察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是否有总体思路,是否清晰,是否有具体计划和实施的配套措施,执行情况,成效是否显著(有否物化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的奖励情况。
获奖教材是指近两次优秀教材评选中获奖的教材。A、C级不是完全对应的,达到C级后才考虑A级。
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心是加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改革“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教学手段: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多媒体授课比例提高到30%以上。
双语教学的课程:主要针对适宜的专业如生物技术等。采用了外文教材,并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
4.3实践教学。主要观测点:实习(实训指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室开放。
实习与实训――时间有保证,考察各专业教学计划和执行计划、实习实训的时间保证情况。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考察各实验课程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题目,特别注意学生是否进行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通过学生座谈、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调查,学生问卷调查等途径了解学生是否在相关实验课程中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内容革新有两层意思:一是追踪课程内容的更新,二是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或创新活动,创新活动是指教学计划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主而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包括列入选修课或课外科技活动的的教学环节。
设计性实验: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相关课程的知识。
实验室开放考察开放的范围、开放的时间、开放的内容和对学生的覆盖面。
5、教学管理
5.1管理队伍。主要观测点:结构与素质;改革与实践成果。
结构:年龄、学历、学缘、专业、职称,及心理、能力等方面,构成合理的结构,发挥最佳的整体管理职能。对管理者个人要求具有适应管理工作的德才结构,在核心岗位工作的管理人员应有从事教学工作或教学管理工作的经历。
素质:具备从事管理工作必需的业务水平,具有与岗位相应的组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决策、调控、自控等能力,以及相应的理论和学术水平。
服务意识:管理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学校的主体是学生,这一理念应体现在管理规定和制度中,在管理的每个细节上,都应体现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管理要体现人文精神,要尊重人、关心人,要依靠人推进教学管理,在管理工作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干群关系。
教学管理的改革必须以教学管理研究和教育研究为基础,因此,开展教学管理和教育研究是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研究工作要结合中国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同时要结合校情。
5.2质量控制。主要观测点: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基本文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进程计划、教学日历、课表、学期教学总结等。必要的工作制度:学籍管理、成绩考核管理、实验室管理、排课与调课、教学档案保管等制度;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学生守则、课堂(实验室)守则、课外活动管理等学生管理制度。这些文件和制度健全,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并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技术。
主要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例如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例如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的各环节,学校应制定这些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没有质量标准就无法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质量是多层面、多样化的。各学校的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考察时要注意学生实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情况。
教学质量监控:新方案A级和C级标准中都有有关毕业论文的评估要求:“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有监控措施”,“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有得力的监控措施且执行良好”等等。这在老方案里没有,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是新方案增加的内容。
6、学风
6.1教师风范。主要观测点: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教师风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文化水准、精神面貌的体现,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教师风范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学校的名牌实质是教师风范的名牌。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师风范主要内容是:敬业与乐业,爱生与奉献,竞争与合作,为人师表与言传身教,育人与自育。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主要反映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人格魅力、敬业精神和教书育人等方面。
在等级标准中,“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是指领导和教师集体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科学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严格的考核制度,规范的教学管理,全身心投入的教学态度。“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教学质量高低,是以实施培养方案的效果,能否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来衡量的。评估时要综合看: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教师进行的各种教学评估资料,专家抽查情况,考试试卷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审阅情况,学生对调查问卷回答情况,专家随机听课时对教师的评价以及专家对用人单位和学生考察的结果。
6.2学习风气。主要观测点: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的情况。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和效果:参加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的情况。这里的学习风气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学习风气是一种无形力量,它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的学习风气主要体现在:
校园氛围——美丽幽静的校园环境,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外部条件,它们会感染、熏陶、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拼搏进取。
学生管理——优良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优良学风的学校一定有完整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化的日常管理工作。
教育载体——学生的优良学风是在一系列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因此学校应创造一切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社会实践和其他素质教育活动。
形象表现——许多学校开展“内练素质,外塑形象”的塑形象工程,透过学生群体的形象表现可以从一个侧面感受到学生学习情况。
在等级标准中,“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良好”,要看学生工作体系、规章制度、日常管理;学校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活动和效果;学校的有关资料,加上专家组的实地考察。“有符合实际的措施,学生主动学习,勤奋进取”:“学校有规划和计划,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内容;有组织保证和经费支持;有规章制度和执行举措,成效显著。“人数多,效果好”:学校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为目的的各项科技文化活动的参加人数。统计时,应以较长时间系统地参加的人数计入,这个人数占学生总数的一半左右,可认为“人数多”。有一定数量反映效果的研究论文、科技成果、文艺作品、竞赛获奖证书、先进事迹报告等,可认为“效果好”。
7、教学效果
7.1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实际水平:
此观测点要求是学生实际水平。但从考察角度,一是可从保证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的措施、办法及专家听课看教师教学情况;二是实际效果,即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是主要的),通过抽调试卷质量及学生得分情况看;校际之间的统测课程;外语四六级一次通过情况;利用有关国家试题库考试成绩情况;主要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学校考试成绩分析;专家进行的学生座谈调查(教学效果调查)情况;抽调学生实习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课程设计及学生作业等情况来综合分析考虑。
7.2毕业论文(设计)
考察论文(设计)选题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难度分量是否恰当,是否体现综合训练要求。
选题:性质、难度、分量、综合训练等能否达到教学计划对本教学环节所规定的目的。
指导教师:有否科研工作背景非常重要。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适当,保证有足够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交流、讨论。
工作条件:学校提供的实践条件、参考资料、工作环境能满足课题需要,且使用方便。
管理规范化:学校有较合理、科学的关于毕业环节的管理制度:应达到的教学目的,选题原则,指导教师的资格,学生进入毕业环节的资格认定,体现不同专业特点的质量标准、评分标准、答辩程序等。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开题、立论、资料收集、方案比较、调查、实(试)验、总结、提炼观点或结论等方面看。
对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联系实际的能力,扩大知识面,应用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
在工作中应用各种工具的能力。
撰写科研报告、论文、设计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尊重他人劳动。
7.3“思想道德修养”的观测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新方案的A级标准明确提出“措施完善、有效,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好,心理健康”;而老方案标准仅是一句笼统的“比较高”。
7.4“体育”,新方案的A级标准增加了“群众性体育和竞技体育开展得好”的评估内容。
7.5“社会声誉”,老方案的观测点是“生源、就业、社会评价”。老方案的A级和C级标准只是“生源、就业、社会评价好”;“有一定的社会声誉”;而新方案除了将它分为三个单独的观测点外,且标准比较具体:A级“生源好”;”“社会评价好”;“应届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80%,就业工作措施得力、效果好”。生源观测点:是专家通过座谈会,了解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的比例。社会声誉:社会对该校人才的需求;用人单位对该校学生的反映;家长、中学生对学校的评价;校友的反映与资助。
《特色项目》
特色是独特的优质风貌,特别出色之所在,独出于众的意思。特色具有个体特征,它是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品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优特色的学校必须有独到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不是校长自己的,而是全体师生的集体智慧和实践成果的结晶,是全校的共同财富。
特色具有动态性,它的形成是渐进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它的品味是动态的,永远不能停留在静止的水平上。学校的特色是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没有优势就没有水平。
特色是办学历史的沉淀,它是传统和风格的长期积累,有一定的稳定性,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效果明显、作用大。学校的特色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总体上的治学方略、办学理念、办学思路;
教育上的特色――教育模式、人才特色;
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大问题等;
在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另外,新方案还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新方案更加强调“三个符合度”。在新方案的有关说明中明确提出“特别强调 ‘三个符合度’”,也就是学校确定的目标与社会的要求、人才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实情的符合程度;现在学校实际的工作状态与学校所确定的目标相符合的程度;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与学校确定的目标的符合程度。三个符合度是我们制定评估方案的指导思想,也是专家组进校考查的指导思想。
2、评估考察的内容更细、更实,重点考察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实效。新方案将二级指标增加到19项,将“就业”作为独立的二级指标进行考查。调整和增加了观测点,观测点的总数由原来的38个增加到44个,说明考察更加仔细。在等级标准中,加强了对执行情况的考察,如在二级指标“学校定位与规划”的A级指标中,要求“定位准确,学校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并有效实施”;在观测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的A级指标中,要求“管理制度健全,执行严格,效果显著”等等,还有许多地方均强调执行情况,这说明专家十分重视对学校实际工作状态的考察。
3、评估考察与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进一步结合,更富有针对性。在原方案确定的考察重点基础上,结合国家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新方案将实践教学列入重要二级指标,而将学习风气改为一般指标。在对某个观测点的考察中,进一步具体化,增强了针对性,如对双语教学、教材选用、质量控制等,明确重点与要求。


·评建工作专题网站首页
·专题网站-评建文件
·返回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