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以来,人文社科学院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开拓奋进,在全院教职工的努力下,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励精图治,求实创新,使学院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得到了新发展。
一、学院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实现跨越。
2003年1月,乘着十六大的东风,人文社科学院应运而生。组建之初,学院仅有商务英语一个专科专业,共63名学生,为了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在学校的领导下,学院先后开办了英语、广告(广告设计和广告策划两个方向)、社会体育、法学、社会工作、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7个本科专业。2006年,学院成功申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硕士学位点。5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培养专科人才到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跨越。目前学院有学生1848人,其中本科生1837人,硕士生11人。在校生人数相当于成立之初的30倍,办学规模显著增长。
二、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学院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创新思想观念,以发展为主题,以教学科研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致力于人才培养,认真搞好专业教学和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课教学(公共英语、体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
(一)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以积极引进人才,加强学科建设为基本思路,实行“专业负责人制度+系主任责任制”,突出了“新颖、实用、宽口径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专业建设特色,目前学院已拥有省级人才培训基地一个——“四川省社工人才培训基地”。学院实行“以点带面”的课程建设原则,开展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力争实现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学管理,其中大学英语被定为“全国公共外语教学改革试验点”,学院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重点建设课程2门。学院开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全部采用“新世纪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重点规划教材”、“十五重点规划教材”的教材,选修课也全部选用了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
(二)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环境。学院自成立以来,先后投入资金达604.21万元建成了外语语言实验室、广告设计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实验室、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室、模拟法庭、社会工作个案实验室、旅游管理实验室等9个实验室,同时学院加大对学院资料室的建设力度,先后投入近30余万元进行图书、期刊和音像的购置,目前学院图书资料室面积100平方米,图书13547册,报纸15种,杂志56种,过刊合订本1100册,光盘307张。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实验室建设为核心,以校外教学实习实践基地为拓展,全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近年来在省内外先后建立了9个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即:草坝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基地,雅安市体育局社会体育教学实践基地,雅安市雨城区社会体育教学实践基地,蒙顶山旅游英语教学实践基地,雅安市民政局社会工作教学综合实习基地,雅安华川广告装饰教学实习实践基地,雅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综合实习基地,雨城区人民法院法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四川同兴律师事务所法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先后有2000余人次在这些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专业实践,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三、素质与结构齐头并进,队伍建设步伐加快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工程。学院坚持引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着力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增强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全面建设。2002年,学院成立之初仅有教职工8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8人,硕士2人。5年来学院先后派送教师深造培训200余人次,引进教师60余人,目前学院现有教职工14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3人,硕士(含在读)62人,博士(含在读)3人。学院已初步形成了素质高、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
四、科研氛围日渐浓厚,科研水平逐步提高
学院坚持以科研促教学,教研相长的指导思想,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创造条件促进教师科研水平地提高。2002——2006年学院教师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校级科研项目40余项,省校级教改项目9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399篇,主编、参编各类教材69部,获奖46项。
五、学生素质显著提高,人才培养效果明显
学院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将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方法相结合,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科技文化艺术节为核心的文化育人体系、以挑战杯赛为龙头的创新育人体系、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的实践育人体系、以创业就业为平台的服务育人体系,培养了学生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近年来学院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术、科技、文体活动,先后多次在各级各类活动和科技、文化、艺术比赛中获奖。学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中获奖20余人次,先后在四川大学生公益广告大赛,四川省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技能大赛,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舞蹈大赛,“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等中获奖40余人次。2002年至今共有20余个班集体(支部)获得省或校级先进,获省三好学生、省优秀学生干部,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团员、校优秀团干等奖励近2000人次,学生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考上研究生24人,历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