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首页 | 校园新闻 | 专题首页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农学院五年发展回顾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农学院全体师生员工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抓住“十五”“211工程”建设和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历史机遇,奋发图强,趁势而上,学院建设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十五”“211工程”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十五”“211工程”建设,学院学科队伍规模有明显增长,学术队伍学历、学位、年龄、知识及学缘结构明显改善,学科群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科群体追踪国际研究前沿,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学科,提升了研究水平,科学研究整体实力有显著提高;发掘了一批西南特异作物基因资源和种质新材料,在作物近缘种质利用、作物转基因工程育种、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作物主要经济性状数量遗传和分子遗传规律、抗病和品质基因克隆及功能表达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育成了一大批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大麦、大豆等高产、优质、抗病突破性新品种,在四川和西南地区推广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形成了作物优质、高效和无公害栽培与调节技术体系以及区域农业持续高效发展模式,提出了耕地质量监测及合理高效利用途径;加大经费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实验和试验条件;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西南区作物科学与技术”重点学科子项目建设的整体目标已全面实现。近年来,学院新增省重点学科1个,新增博士授权专业6个、硕士授权专业8个;在校研究生71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28人,硕士研究生583人;博士后4人,其中出站1人,在站3人。
  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院系调整,学院现设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特用植物生产学、植物遗传育种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农药学、生物技术、生态农业与区域发展等8个系,1个教学实验站,5个研究开发机构。学校小麦研究所、玉米研究所和水稻研究所的教学和学科建设由学院统一管理。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形成了一支学历、学位、年龄、知识及学缘结构更趋合理的学术队伍。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83人。专兼职教师13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71人(正高39人,副高32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63人;45人具有博士学位,49人具有硕士学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高级专家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6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3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西南作物特异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入选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我院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牢固确立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发扬“重品德、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的办学传统,坚持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心系“三农”,思想品德优良,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教育质量为核心,教改创新为动力,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制度建设为保障”,教育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学院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先后对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编制与修订,明确了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形成了规范、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2003年以来共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5项,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校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公开发表教改论文39篇。学院大力加强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努力开拓实践教学新途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校本科生先后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国家二等奖、三等奖及四川省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近五年来,已有30篇本科生参与科研论文公开发表,其中在核心期刊13篇,一级学报8篇;一些研究成果已成为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学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近年来,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50项,到校总经费4,934.3万元。其中,国际合作项目5项,经费103.2万元;国家级项目87项,经费2,786.3万元;省级项目258项,经费2,044.8万元。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鉴定成果18项,其中国家级鉴定成果1项。选育通过省级以上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品种77个,其中小麦品种11个(同时通过国审和省审品种4个),大麦品种1个,玉米品种15个(同时通过国审和省审品种3个),水稻品种46个(同时通过国审和省审品种15个),大豆品种2个,油菜品种1个,棉花品种1个。获植物新品种保护公告的新材料29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作物新品种16个,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型专利3项。这些成果大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收录44篇,EI收录7篇,核心期刊近700篇,国际会议7篇;出版教材25本、专著7部。
  目前学院在研项目上百项,涉及植物生物技术,农作物遗传规律及新品种选育,作物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植物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农药配方及制剂,中药材GAP,农业结构调整及区域规划,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植物有效成分及医药中间提取技术等领域。
  党的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突出。五年来,学院党总支结合学院实际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院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2004年12月,学校召开了第八次党代会,学院党总支组织全院师生党员认真学习会议精神,以实际行动为学院的改革和发展出力。2005年7月,学院认真组织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学院先后被评为“四好班子”、“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与此同时,学院在毕业生就业方面也取得突出成绩。近年来,毕业研究生371人,其中博士生55人,硕士生316人;学院已累计培养各级各类建设人才3000多人,普通本专科毕业生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欢迎。在全国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
 

© 2007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