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首页 | 校园新闻 | 专题首页 |  
 
经济管理学院——在奋进中跨越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全院师生员工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抓好各项工作,学院建设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在奋进中实现了新的跨越。
  本科教学稳步推进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专业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经管类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是专业建设取得突破。新增三个本科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成功申报成为四川省本科院校特色专业,现被学校推荐申报国家级特色专业。二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准确。坚持“农理渗透,经管融合”的理念,努力培养为地方基层经济建设特别是“三农”服务的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三是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培养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利用学院实验中心和校园网络资源创设模拟实境演习教学(会统、在线证券投资分析、涉外商务谈判、在线国际贸易业务等);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安排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四是建设了可供200多人同时操作的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下设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实验室、现代企业管理实验室、经济学实验室、金融与财务实验室。在中国工商银行雅安分行等30个金融机构、企业等正式挂牌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五是课程建设和教材的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成功建设“四川省级精品课程”两门,带动了所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建设。六是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硕果累累。获省教改立项8项(其中有一项获重点建设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2项,校教学成果奖3项。
  学科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在认真总结学院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几十年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学院学科优势,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新增1个管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农业经济管理、1个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专业—农林经济管理、1个经济学硕士授予权专业----产业经济学,硕士授予权学科将由原来的管理学一个学科拓展到经济、管理两大学科,硕士授权专业将由3个专业拓展到5个专业。在校研究生规模达180人,在职授位招生工作也取得重大突破,2006年规模已达84人。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十六”大以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级、部省级科研课题及国际合作、横向合作项目80余项,总经费达160余万元。2006年,学院一科研项目获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实现了我校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零”的突破,2007年再次喜获该基金项目立项,全校仅有这两项科研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2006年成功申报教育部教育科学课题,这也是我校首次成功申报该类课题。共获部省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2项,2007年获得的四川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二等奖,是我校有史以来获得的四川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奖的最高奖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共18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90余篇,CSSCI论文2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收录论文2篇。共出版专著10部,其中1本由PeterLang 欧洲科学出版社出版。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3次,全国(省)性学术会议7次。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学院建设与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营造了一个教师“愿意来”、“不想走”、“乐于干”的良好氛围。目前学院师资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保障了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教授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名,校学术骨干8名,博士后3人,博士学位率已达13%,硕、博士学位率已达55%。省级高级注册咨询师3人,咨询师5人。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再创辉煌
  学院通过“三结合”,即党、团教育及科技文化活动与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实践基地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目标导学、生涯设计、素质拓展和实践创新为重点,以鼓励本科生开展学术研究为重点内容,积极开展“挑战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等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舞台,使学生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有用之才。精心动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科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0篇。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国家级铜奖3项,并获得省金奖1项;在2006年和2007年校运会上,连续获得学生团体亚军;51人获得“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连续多年居全校之冠。学院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学院”,院团总支连续三年获得“校级优秀团总支”称号。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 2007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