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 - 新闻网
  四川农业大学 |  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首页 |  学校动态  |   纪念文章  |   视频资料  |   图片资料  |   特别推荐  |   我爱我的祖国  

那些年那些事——属于川农大人1959-2009的记忆片段
日期:2009-09-23  作者::宣传部 杨雯 张俊贤
 

19591969197919891999只是几个阿拉伯数字,但当我们把它们作为历史坐标时,新中国高等教育乃至整个国家60年来的发展变化便可由它们娓娓道来。

1959——激情燃烧的岁月

81岁高龄的语言学院退休教师龙灵,回忆起50年前自己参加国庆阅兵的情景,还有些孩子般的兴奋。

1959年国庆前夕,在北京顺义区团委担任秘书干事的他突然接到区委秘书的通知,让他和武装部长带领全区团员、民兵跟随受检阅部队参加游行。接到命令,他和许多青年一样兴奋得整夜难以入眠。

101一大早,他们来到今天王府井附近集合待命。虽然一夜未眠,也没吃早饭,但一点不觉得饿,一直等到九点半以后,轮到他们通过主席台。“毛主席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大团结万岁!”团员、民兵们都激动万分地高呼着,一个劲挥手,更有双脚跳起来的。

大家并没有统一的着装。男同志都穿解放鞋,没有穿皮鞋的;女同志大多穿着布鞋,一律黑面白底。“有的鞋子从侧面看,白色底子特别白。肯定是用白灰抹过的!”龙老回忆到这里忍不住笑了起来。

当年陆海空军都有参加,武器装备也有所展示,但很少,高射机枪、高射炮,战机都是苏联制造。能去现场观礼的人很少,得凭票;没有电视转播,普通百姓只能看报纸。龙老也关注着今年的国庆典礼,跟现在的阅兵比起来,当年“那简直莫法比!”

1969——突然按下的休止键

1969年,正是文革中期,所有老师都忙于参加工宣队组织的“学习”,写大字报、看大字报、搞辩论……当时在我校图书馆工作的周祖濂便是其中之一。

学校早已停课,不招生,图书馆也早就关了门。书就乱糟糟堆在图书馆的地上,红卫兵一批又一批,不时来各取所需,万余册书刊就这样被拿走。

“国庆也没有搞什么庆祝活动……当时我们都在老板山上种树、种玉米,现在山上好多树都是我们种的。”周祖濂回忆说。

尘封整整8年,直到1974年第一批工农兵学员入学,图书馆总算重新开门,迎来了文革以来第一批借阅者。1976年,图书馆又在百丈镇和多营农场搞“开门办学”,定期用背篓将参考图书送到办学点,搞起“背篓图书馆”,这也许就是那个年代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1979——“营养不良,生长受阻”

1979914,这一天对动物营养所所长陈代文来说难以忘记。这是他第一次踏进川农校门,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涯的日子。

“简直不像大学,跟个农村中学差不多。”这是学校给他的第一印象。从家乡广安出发,经过整整三天颠簸来到的大学让陈代文感到有些失望甚至是境况凄凉。作为新生,他们是被学校派出的拉煤大卡车给迎接到学校的;下车放眼一望,除了当时的图书馆外,校内基本都是平房。

生活条件也比较差。全校上千学生,共用一个公共厕所、公共洗漱池,还有一个小澡堂。“挤得很,洗澡相当困难,只好一个礼拜去洗一回。”食堂三天吃一回肉,宿舍地上的木板不少朽烂,“走路一个不留神,脚就会踩到楼板下面去”。

又是新生报到的季节,今昔对比,陈代文感慨万分。他笑着评价他的大学时代:“我们当时就属于是营养不良,生长受阻。”这话不仅可以用于描述他个人,似乎也恰是当时川农的真实情况。

1989——学科建设大踏步向前

1989年的10月,在德国进修两年的杨婉身回到学校基础部工作。此时学校已经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但发展还比较缓慢。杨婉身所在的基础部没有单独招生,教师也不到一百人,学科建设基本为零。

杨婉身还记得刚来的时候,朋友请她领着参观校园,她站在今天老校区一行政楼前,不用挪脚只用手一指,这就是整个校园。教师的住宿条件也相当差,杨婉身先生还有两个儿子,全挤在原西康日报社二楼的一个小房间里。“当时我都不好意思邀请外地的同学来川农大玩。但现在我敢请他们来了,川农大发展得很好,教师生活环境太好了,大家都羡慕我!”杨婉身谈起现在的学校满是自豪。学科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一步一个台阶:1994年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硕士点成立;1999年生物化学与分子博士点成立;2001年生物科学招进首批本科生;2003年初学校在原基础部的理学学科基础上组建了生命理学院,原基础部的英语、体育专业分离出来。

如今的生命理学院已拥有占地11342平方米的实验室,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博导4人,硕导16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选5人。回顾二十年来走过的路,已成为博士生导师的杨婉身十分感慨,“从没有学生到今天做博导,印证着这样一个真理:没有学校的发展就没有专业的发展,没有专业的发展也就没有我个人的发展。”

1999——腾飞从这里开始

1999年,让学生处处长何临春记忆深刻。那一年,对于国家和我校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一年,大事喜事不断,新中国迎来了50华诞,又恰值澳门回归。当年6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学校进入“211工程”高校行列,至此我校的发展揭开了新篇章。

“知道学校进入‘211’,当时教职工们都欢欣鼓舞,大家奔走相告,人人都骄傲自豪。”在关键的时候,学校抓住了发展机遇,由此带来了学校巨大的变化。2005年,在全国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我校被评为优秀。从1999年在校生5000多人到今天在校生2.5万人左右,学校规模日益扩大,生源综合素质也大大提高。“以前学校搞个晚会,找个会器乐的学生都很困难,现在情况可谓焕然一新。”何临春说。“以前学校的年轻老师不好找对象,到菜市场买菜都被人嫌穷,现在雅安的姑娘们啊,托人都要找川农大的老师了……这是学校的地位和声誉不断提高的结果,是高等教育发展给学校带来了机遇。”谈起学校的未来,何临春充满信心:“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以昂扬的斗志和智慧的方式来管理发展学校,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相信我们学校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2009——新起点,新期待

2009年,面对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良好形势,站在学校新的历史发展起点,所有川农大人信心倍增,资环学院今年新进的博士杨占彪很高兴自己能成为一名川农大人:“川农大是我见过的农业院校中比较好的,教学和科研设备都不错,今年新出台的‘双支计划’更是让人积极性倍增。”他计划拿到了学位证,国庆把新房子改善一下,踏踏实实在这里开始自己的事业之旅。 

 最新加入
让爱国热情在分校师生心中激荡   2009.11.05
铭爱国心,表爱国情   2009.10.13
农学院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团日活动   2009.10.12
与祖国同心跳——邓良基参加天安门国庆观礼追记   2009.10.04
党委书记邓良基参加国庆观礼后表示:一定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再   2009.10.01
 文章图片

与祖国同心跳——邓良基...
..

党委书记邓良基参加国庆...
..

Copyright © 2009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宣传部
主办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承办单位:宣传部  网站由宣传部维护/网络中心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