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 - 新闻网
  四川农业大学 |  新闻网 | 专题 : 专题首页 |  学校动态  |   纪念文章  |   视频资料  |   图片资料  |   特别推荐  |   我爱我的祖国  

(交通篇)铺就大国腾飞之路——新中国60年交通发展巡礼
日期:2009-09-01  作者: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16日电(记者林红梅、齐中熙)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现场,中国铁建十七局的施工人员正在紧张施工。自2008年4月18日开工以来,这条世界上一次建成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以每天完成近2亿元投资的速度飞速铺设着。

60年跨越,60年辉煌。一条条土路变成高速公路,逐渐成网;一条条高速铁路在城市间架起,缩短着时空距离;一条条国内、国际航线散射到世界各个角落;一艘艘中国巨轮遨游在四大洋,货物通达五洲……60年的交通建设,不断铺就着大国腾飞之路。

跨越之路:打造四通八达交通网

交通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打开历史的档案,我们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时交通的窘迫:铁路能够通车的里程只有1万多公里;全国仅有3万公里公路。

“1949年,中国交通运输业可谓一穷二白,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近一个世纪。”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说,“经过60年建设,中国从无路,到有路,再到走得顺畅、便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伴随着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新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交通建设:

1949年11月,民航局成立,揭开了中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当时中国民航拥有7条国内航线。

1950年6月15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挖下第一锨土。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政委的邓小平在成渝铁路开工典礼上致词:“我们进军西南就下决心要把西南建设好,并从建设人民交通事业开始做起。”

公路、水路、港口建设也在各地全面铺开。

到1978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86万公里,比解放初期增长了两倍多;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9万公里,搭起了铁路、公路、水运、民航行业的骨架,实现了从“无路”到“有路”的跨越。

改革开放后,为了大国腾飞的梦想,奋进的号角再度吹响:“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在20世纪80年代初响彻大江南北。中国交通开始实现从“有路可走”走向“走得顺畅”的再次跨越。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的骄子,是速度和效率的代表,也成为衡量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1988年10月31日,中国修筑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长度为18.5公里的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此后,中国高速公路建设以世界罕见的速度向前发展。199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258公里,居世界第八;2001年底达到1.9万公里,居世界第二。到目前,中国高速公路突破6万公里。

如今,翻开中国公路交通地图,横贯全国东西南北的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如条条巨龙,舞动在中国大地上。迅猛发展的高速公路,是中国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缩影,是古老的东方大国快速走向现代化,走向民族复兴的标志性丰碑。

到2008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73万公里,全国99.24%的乡镇和92.86%的建制村通了公路;铁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民航拥有1254架飞机,经营着1532条定期航班航线;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亿吨大港达到16个。

发展之路: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前行

路可兴国,海陆空条条大道的通畅,可以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保障,促进社会的开放文明。

新干线是现代日本高度发达的一个象征。1978年10月,邓小平在日本考察时速达210公里的新干线时感慨地说:就是感觉到快,我们需要跑!

如今,一代伟人的期盼终于成了现实。2008年8月1日,京津高速铁路正式通车,其世界第一的速度远远超过了邓小平当年在日本乘坐的新干线。

修一条路可带动一方经济,铺就一张交通网可以拉动整个国民经济。中国交通发展的速度,从一个侧面印证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速度。

沈大高速公路自1988年通车以来,沿线崛起20个大型集贸市场,建立各类开发区85个,引来201家三资企业落户,沿线五市利用外资10年平均年增长率高达48.5%。

1996年9月1日通车、全长2398公里的京九铁路,将北京和香港九龙连接,是中国铁路史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的工程项目,辐射人口约2亿人。这条铁路通车以前,每年沿线都有大量农民的山货、土特产烂在地里。路通后,山货出去了,农民富裕了,京九铁路成为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生产力之一。

“我国这些年陆续建成的四通八达、快速流动的运输网已发挥出巨大效益。它促进了国民经济运转需要的人、财、物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力地推动着经济和社会前进的步伐。”交通运输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关昌余说。

与中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相对应,中国经济的列车也以同样惊人的速度奔向世界;在经济低谷时,中国大规模的交通建设同样给经济增长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以年均10%左右速度增长的中国经济,被誉为是世界经济增长主要的“发动机”。而交通基础建设,功不可没:为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大规模的公路建设投资,有力地拉动了内需。修建成的高速公路网提供的迅捷交通,据测算,每年可节约燃油10%,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每年为400亿至500亿元,间接经济效益为2000亿元以上;到2003年,公路建设投资总额达16254.3亿元,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4%至5%。

去年底,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启动新一轮有“铁、公、机”之称的铁路、公路、机场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为有效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作用。

仅以铁路为例,“按照2009年铁路完成工程投资6000亿元安排,铁路建设可以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消耗钢材2000万吨,水泥12000万吨,对GDP的推动为1.5%。”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忠民说。

便捷之路:让百姓出行更舒畅

从城市到乡村,从平原到山区,从沿海到内陆,陆海空交通网的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给广大百姓生活带来便捷顺畅的出行条件。

西藏与内地远隔千山万水、中间横亘雪域高原,可谓“难于上青天”,如今随着“公路、铁路、航空”的立体交通网的建成,内地人到西藏旅游已易如反掌。

而在60年前,西藏交通运输全靠人背畜驮,从拉萨到青海西宁或四川雅安,往返需要半年至一年。新中国成立后,西藏陆续实现“通汽车、通飞机和通火车”的梦想:1954年12月25日,青藏、康藏两条公路正式通车;1956年5月26日,北京至拉萨的航线试航成功;2006年7月1日,世界第一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西藏便捷的交通,使内地和海外游客纷至沓来。仅以青藏铁路为例,这条铁路通车3年来,已总计运送国内外旅客830多万人次。2007年,西藏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2万人次,旅游业已经成为西藏经济的主导产业。

西藏交通的发展,是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人出行半径不断扩大的一个见证。

“我小时候在镇江上中学,回南通的家,要转道上海,在码头上露宿一夜,再坐一天船才能回到家。如今,南通与镇江一路高速,两小时就到了家门口。”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感慨地回忆。

不仅是高速,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地面、空中、水上四通八达的综合运输网,无论想去哪里,这一交通网都能为人们出行提供方便。客车、火车、飞机在各大城市均可方便乘坐。公路、铁路、民航展开了争夺客源的激烈竞争,纷纷向旅客推出优质服务,出行不仅便利,而且舒适度大大提高。

便捷的交通,充裕的物流,方便了出行,富裕了生活。指着墙上密密麻麻的公路地图网线,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副司长徐亚华说,“五纵七横”快速国道主干线网络贯通后,如今人们驾车,从我国最东端到最西端,从最北端到最南端,都可以走高速公路大通道。汽车的经济运距大幅度提高,大城市间、省际和经济区域间,实现400公里至500公里内当日往返,800公里至1000公里内朝发夕至。

近年来,中国铁路先后进行了六次大面积提速,时速200公里至350公里的高速列车走进百姓生活中。2008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14.6亿人次,相当于每人每年坐一次火车。

以往只有持介绍信才能享受的飞机,如今成为寻常百姓的交通工具。1950年,民航客运量只有1万人次,到去年底,民航全年旅客运输量近2亿人次,定期航班航线总数近1400条,民航服务区域内的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的61%,经济活动量占全国的82%。

“国运兴,交通兴”,60年奋进,60年巨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交通将再展宏图,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铺就坚实的腾飞之路……

“速度”改变生活——从三组数据看中国铁路60年变化

月底,由中铁十七局承建的京沪高铁北京特大桥正在紧张架梁。京沪高铁这条世界上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投入运营后,从北京到上海只要4个小时。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实现惊人跨越。从三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铁路建设显著改变着百姓生活。

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60年增长45

截至2008年底,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73.02万公里,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万公里增长了45倍。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成平介绍,到2008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是建国初期的46倍。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60302公里,一级公路有54216公里。

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公路通车里程仅为8.07万公里,有路面里程只有3万公里。

中国乘坐飞机人数60年从1万人次增长到1.92亿人次

中国2008年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人数达到1.92亿人次。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0年,乘坐飞机出门的人全国只有1万人次。

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0年,中国民航只有7条国内航线,通航国内8个城市。中国民航的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分别是157万吨公里、1万人次和767吨。

中国邮政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邮政网络之一

新中国成立前,全国仅有2.6万余处邮政局所;目前,水乡邮路、山区邮路、海上邮路、大漠信使,只要有群众的地方,就有邮政人员的身影。到2008年年底,中国邮政服务网点达到6.9万处,从业人员97.3万人,全国邮路总数2.1万条,单程总长度369万公里;实现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手段的综合利用。我国的邮政网络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邮政网络之一。

中国10年从海上救助12万多人脱险

我国自1998年以来,共组织、协调、指挥海上搜寻救助9900起,有122320人从海上事故中脱险,平均每天救助34人,救助成功率达93.2%。

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副局长丁平生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海上救助事业一片空白。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前身中国人民打捞公司只有职工120人、一艘125千瓦的“盘山”号小拖轮,主要精力集中在打捞沉船、清理航道上。

 最新加入
让爱国热情在分校师生心中激荡   2009.11.05
铭爱国心,表爱国情   2009.10.13
农学院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团日活动   2009.10.12
与祖国同心跳——邓良基参加天安门国庆观礼追记   2009.10.04
党委书记邓良基参加国庆观礼后表示:一定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再   2009.10.01
 文章图片

与祖国同心跳——邓良基...
..

党委书记邓良基参加国庆...
..

Copyright © 2009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宣传部
主办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承办单位:宣传部  网站由宣传部维护/网络中心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