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邓琳,水利水电学院农业水利工程2016级4班学生,2018-2019学年优秀学生标兵,参与12项实用新型专利的发表,其中5项为第一发明人,以第一作者投稿一篇北大核心论文(终审)和一篇CSCD论文(在审);获四川省A级证书等校级及以上奖励或证书近20余项;获得过川农高科一等奖学金、陈育新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等;目前已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直博生资格。
学习之路 贵在坚持
必修加权和综测排名连续三年位于专业前列,累计必修排名专业第三,所有课程加权成绩排名专业第二,这些耀眼的成绩或许在外人看来轻描淡写,但这背后的汗水和泪水,只有邓琳自己知道。
初入大学的她并没有因为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而动摇自己在学习上的专注,高度自律的她给自己安排了合理的时间规划,上课总是坐在第一排,图书馆与教室也随处可见她的身影。
然而,她的学习并非一帆风顺:“工科的课程学习并不轻松,最难忘的应该就是大二的概率论,当时复习的很着急,既要做科研,还有老师布置的专业课作业,期末的复习节奏根本达不到预期,考前几天我才开始复习概率论,心里真的慌,不过后面还是坚持下来了,最后考试的成绩还是挺满意的。”这就是邓琳,虽然嘴上偶尔会抱怨,但她从不浪费自己手中有限的时间。
科研之道 点滴浇灌
在优标答辩的现场,当邓琳站在台上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参与的12项专利时,在场所有人都被“12”这个数字所震惊。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一个本科生会参与那么多的专利设计,更让大家料想不到的的是随着答辩的进行,那12项专利不过只是她在科研工作中一小部分的成果。
谈论起自己的科研时,邓琳用“难忘”二字来形容:“为了不影响实验进度,初期在与农场的硬质土斗争中是‘带月荷锄归’,接着又要在播种、施肥、测量中奋斗,辛苦却又乐在其中。”这些经历让她真正认识到,科研不是靠凭空想象出来的,是靠踏踏实实干出来的。在两年的科研经历中,春夏秋冬,她最常见到的不是父母朋友而是自己种的柑橘和西红柿。当假期来临时,其他同学纷纷回家与家人团聚,她仍然每天去温室查看作物的生长情况,并且每天坚持灌溉、测量数据。寒冷的冬天用手直接翻土去测数据;如火的夏季,不仅要忍受四五十度的高温,还要克服蚊虫的叮咬,这就是邓琳的科研日常。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与那份热情奠定了一篇篇专利的硕果,农场温室的柑橘和西红柿也见证了她这五百多天的点滴努力,这些努力浇灌出了柑橘和西红柿,也浇灌出了她自己丰富的科研成果。
工作之责一丝不苟
除了学习和科研外,邓琳也积极参与了学院和班级的工作,她是同学眼中认真负责的班长,也是小师弟小师妹眼中尽职尽责的可爱师姐。
在进入大学就担任班长的她,除了严格要求自己的学习外,还积极营造班级浓厚的学习氛围。邓琳常说:“一人优秀固然重要,若能带动大学时光里最亲密的同学和朋友一起奔向光明那才是最大的骄傲。”她常常将自己整理好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小班同学,相互抽查知识点是寝室里她与室友独有的“睡前故事”。
作为班主任助理时,她总告诉小班同学们要团结互助,各展所长,也会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时为他们解答学习上的疑惑。在小班同学遇到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时,邓琳更是像知心小姐姐那样与他们交流谈心。在她的带领下,小班第一学期的英语四级过级率、必修加权成绩均位于专业第一。除学习外,她还积极鼓励小班同学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获得了包括水利水电学院小班辩论赛一等奖、体育文化节拔河比赛一等奖在内的多个奖项。
今年暑假邓琳前往哈尔滨工业大学参加面试,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田禹的今年唯一的直博生资格。“跨专业直博是不断攀登学术峻峰的一部分,饮水思源,我很感激四川农业大学三年来对我的培养以及为我带来的机遇,我也将背负了川农的期望和烙印继续我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