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他们不是舞者,却拥有一方高贵的舞台;他们不是演员,却拥有一大批忠实的粉丝。他们在三尺讲台上尽情地跳出美丽的舞步,不断点燃学子们创新才智的火种。
2012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一年。
本网特别策划了“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系列专题报道,希望通过展示身边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收获你我,启迪众人。
……………………………………………………………………………………………………
人物小档案
周曼,女,1982年出生,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担任农业建筑学、农业生物环境原理、房屋建筑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我校2011年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她的课是我选课的第一选择”、“她完全具备我心中好老师的所有条件”……也许你想不到,这位令学生们交口称赞的老师走上讲台才只有一年半时间。信息与工程技术学院的周曼老师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年纪轻轻的她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让课堂变成了学习的乐园。
“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接受老师的教育。”第一次走上讲台,周曼已把这句话牢记在心。在《农业建筑学》的课堂上,面对
100
多名在座学生,这位活泼开朗的东北姑娘性格直爽,讲起课来直奔主题。她用设置疑问的方式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成功吸引了学生们好奇的目光。与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目光交汇,周曼很激动,“要是我有更多知识讲给同学们就太好了!”
第一堂课,周曼的热情就得到了学生们的回应。下课时,同学们纷纷围着她问长问短,“老师你是哪里人呀?”、“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呀?”……看着学生们对自己感兴趣了,亲近自己了,周曼很高兴。
上课时,周曼总是走到学生们中间,而不只是站在讲台上。她喜欢注意学生们的表情,通过表情来判断他们是否听懂了。看到有同学疑惑不解时,她会直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再进行解答,让学生跟得上她讲述的思维。
起初周曼面对学生们长时间的专注眼神会紧张,会笑场,但还是喜欢这样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们不会觉得课程太难,不会丧失学习的信心。
课间十分钟,周曼也不闲着。她播放精心挑选的英文歌曲或与专业相关的英文纪录片,一方面锻炼大家的英语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大家了解国外在专业领域的先进水平。
坐在教室前几排和后几排的学生常常成为周曼课间时的聊天对象。“前几排的学生听课认真、态度端正、听课效果较好;教室大了,后几排的学生往往看不清幻灯片,也听不清老师在说什么,听课效果较差。”通过与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周曼及时对课堂讲述进行调整,更好地把握了课堂节奏,控制了课程难点。
“她不像有的老师只打个招呼就走了。”平时在路上碰到学生,周曼总会停下来,与他们多聊两句,学习、生活、思想动态都是会涉及的话题。生活中总是笑呵呵的周曼让学生很有亲近感,学生们也愿意与她分享自己的事,因为他们能感受到周曼老师发自内心的关心。
“备课从踏入教室第一步开始”
用“细致入微”来形容周曼备课的态度再合适不过了,因为从踏入教室第一步开始都是她备课的内容。
上课铃声响之前,她总是抓紧时间与学生交流,问问上节课听得怎样、作业难不难。当多媒体教学设备打开后,她会站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查看幻灯片是否看得清楚,以便及时对字体颜色、大小做出调整。
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她想出多种办法来进行,有时请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有时让同学自问自答,还有时让两个同学一问一答。通过形式的不断变化,让同学们从上课一开始就把注意力牢牢集中。
“现在的
90
后学生接触媒体多,接收的信息往往浮于表面,缺乏深入的探索和思考。”针对学生们的这一特点,周曼很重视对知识点由浅入深的引导。她常常会准备一段视频,让学生们看看该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到所学是有用的,从而对课堂产生兴趣,然后再进入到概念和计算的讲述。
听了周曼在《农业建筑学》课堂上讲的猪场、鸡舍的设计之后,一位大三学生萌发了创业的想法。他把地点就选在自家那块空地上,想自己开一个猪场。他上课积极认真,下课踊跃和老师交流。周曼便建议他趁寒暑假到场地规模差不多的猪场实习,积累经验。到了大四做毕业设计时,周曼指导他从家里实际出发进行设计,最终设计蓝图直接成为了现实。看到自己的课奏响了学生创业的前奏,周曼感到自己的付出很有价值。
“每年每个班讲的课都不同”
“即使是讲同一节课,去年和今年讲的肯定不同;即使是在同一天讲,给一班讲的和给二班讲的也不同。”周曼认为,每个班的学生想法存在差异,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课堂就必须针对这些差异和变化做出调整,而不是同一个
幻灯片
一直反复用。
常言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德高’、‘身正’,更要‘识广’”。这是周曼对自己提出的更高要求。为了了解更多的前沿知识,了解社会的新需求,周曼一直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阅读文献、关注新闻报道、浏览国外的专业网站是她业余时间经常会做的事。她还通过网络与在国外深造的同学交流,对学界最新动态掌握在心。
即使是这样努力拓展知识范围,周曼也会遇到回答不了学生提问的情况。“回答不上来也绝不敷衍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后马上查找资料,争取下节课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是她化解尴尬、诚恳对待学生的做法。
为了培养同学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在讲解养殖场设计一课时,周曼让全班学生分组,分别对场地规划、猪舍建设、设备安装、猪粪处理、生态维护等环节进行设计。每组的方案都由小组成员制作成
PPT
,拿到课堂上讲给全班听。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设计,并对其他组的方案提出问题。
学生们对这堂课反映热烈,“既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己主动去学习还让我们对知识点的印象更深刻。”看到学生们的兴致很高,周曼决定把这种做法保留下来,多次采用。
周曼不“慢”!这是记者对周曼老师最深刻的印象,她快言快语,思维敏捷,对教学很有想法。她坦言也有讲课效果不好的时候,工作时间不长,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探索,希望自己能够更加透彻理解课程内容、加强重点内容的课堂设计、调动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