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由四川农大师生志愿者组成的疫情防控小分队,4月25日一早通过崎岖山路向芦山、宝兴、天全地震的核心重灾区急速前进,参与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饲养场舍及环境消毒、动物免疫接种、畜禽疫情监测等工作。
“拜托大家把川农大地处重灾区、心系极重灾区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感情,把川农大勇于担当、挺身而出的勇气,把川农大积极服务抗震救灾、抗震减灾、灾后重建的实际行动带到极重灾区去,为灾区动物疫病疫情防控做出积极贡献!”党委书记邓良基在出征前向志愿们托付重任。
情系极重灾区 师生争相报名
根据农业部、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安排,四川农大成立极重灾区第一支畜禽疫情疫病防控志愿者小分队。4月23日,四川农大领导班子召开紧急专题会议,决定成立由副校长朱庆担任组长的“芦山地震灾后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小分队”领导小组,全面部署了志愿者招募、工作培训、防疫要求等工作任务,要求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去完成,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
动物医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研究所迅速行动,在第一时间向全校师生发出志愿者招募启事。消息一传出,立即有人报名,包括一些硕士、博士研究生。一些老师多次找到相关校领导和学院负责人,反复争取行动机会。很快就有245名师生志愿者报名,人数远超原定的150人。
19岁大一学生张磊是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动物科技学院第一个报名当志愿者的学生。当时老师考虑他年龄小、身体瘦想要挽拒,没想到他立刻趴在地上做起了俯卧撑展示体能,他一直用“很幸运”形容此次行动。
在出征现场,接受过集中培训的师生志愿者们把干粮、行李、衣物、药品紧急装车。送行的领导、师生嘱托志愿者们首先确保自身安全,圆满打好这场攻坚战。此行由101名师生志愿者组成的6支小队是先遣队伍,一周之后将与第二批队伍轮换行动。
精心制定方案 有序开展防疫
4月25日,先遣队101人组成6个小队奔赴达芦山、天全、宝兴地震极重灾区。刚一到达,各小分队指导教师就与负责各服务点的动物疫病防控部门沟通,分析当地近几年疫情资料、地理气候、动物养殖特点等情况,结合动物震灾防疫特点,迅速制定科学、完备的行动方案。
根据行动方案,志愿们顶着26、27度的高温,穿着防护服和水靴,大汗淋漓地展开防控“战斗”在各村设点集中对犬、猪等进行免疫,并对免疫动物的主人、动物品种、免疫人等信息进行登记,做好防疫档案。
行动艰辛非同一般,队员们头上戴着帽子、全身穿着防护服、双手带着胶皮手套、脚下套着长雨靴、背着近40斤的消毒器,克服了无水、无电、劈柴紧张、蔬菜难买、高温天气等困难,每人平均每天行走20km。无害化处理的死猪、死狗、死鸡时,要把臭气熏天从废墟中找到、抬走、消毒、挖坑、掩埋,天天大汗淋漓,而在给又脏又臭的畜禽圈舍消毒时,稍不小心双脚就会掉进里面的旱厕。
对部分未能到集中点免疫的地点,志愿者们通过逐户上门展开免疫接种。此外,各应急分队的队员们还统一着装、走村入户,通过上门讲解、分发防控资料、张贴宣传画等形式,宣传疫病防控、疫情报告、畜产品安全等相关知识。
曾在2008年带队参加过“5·12”动物疫病防控的专家徐刚毅研究员,再次主动请缨参战,他带队到芦山县清仁乡,所处环境非常艰苦,队员们的帐篷暂时安置在湿滑的田地里,每天很难吃饱肚子,因为架锅烧火的木柴稀缺,蔬菜也难买到,烧火做饭就成了最大难题。即便如此,18个队员听从地方部门统一指挥,对清仁乡的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农户院落全盘消毒,同时还要对家养狗注射狂犬疫苗。
记者现场看到,随着一声令下,几名队员带着狗夹子、注射器、疫苗箱分头分片行动了。此时,一位叫胥克忠大爷跑向正在消毒的队员要求给自家猪圈、鸡圈处理一下,附近几位农民也跟上来提出相同要求。队员们告诉记者,一开始当地农户不太明白对圈舍消毒的重要性,经过几天宣传后防疫意识普遍增强了。
宝兴县城、宝兴县灵关镇是此次地震受灾极其严重的地方,数日里师生们迎着酷热、冒着风雨,时刻提防头顶随时坠落的飞石,走街串户,为村民们进行畜禽圈舍的消毒、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和狂犬病免疫,并帮助老乡们普及动物疾病防疫的相关知识。很多农户房子损毁严重,队员们经常听到农民们说“来了这么多志愿者,只有你们敢进去,我自己都不敢进去,太危险了!”若有余震,房子很可能倒塌,但为了不留死角,队员们仍进去消毒,农民们不断道谢。
就在记者与队员交流时,不远处的公路上突然垮下一大堆碎石。几分钟后,宝兴县城的另一支队伍带队老师不同意进去采访,因为塌方、堵塞等危险情况时常发生。
鲜红的党旗心中高高飘扬
在宝兴灵关镇,参加过“5·12”防疫工作的董尧老师带领队员们在一处大理石细粉厂的棚子“安营扎寨”。由于当地次生灾害严重,大家每次进入农户畜禽圈舍消毒前先查看周围环境,评估安全性,找个“应急通道”。当站在房舍路边消毒时,队员们互相背对着,盯着对面的瓦砾,因为有时候工作一小会儿就会发生明显的余震。
颜其贵教授带领7人小组抵达天全县受灾最严重、养殖规模最大最集中、离震中芦山仅一河之隔的新华乡,首先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党员队员们首当其冲,带领全组队员们迅速投入到畜禽疫情疫病防疫战斗中。
这个临时党支部先后召开了两次临时党支部会议,全组队员及新华乡动物卫生监督所杨强主任参加了会议,队员们进一步了解了当地养殖业受灾状况和养殖规模及分布,明确了工作范围和内容,同时强调党员同志们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干好本职工作,做好吃苦准备,不畏艰难,打好这场救灾持续攻坚战,带领小分队全体队员们全身心投入到抗震救灾动物卫生防疫的救灾工作中去。
党旗在阵地上鲜红夺目,更在师生心中飘扬。队员们常说,更多师生虽然不是党员,却以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
在天全县老场乡,45岁的队长薛白教授比小队中最小的志愿者大了整整23岁。由于担心薛教授的身体状况,学生们要求第一日由薛教授参与狂犬病疫苗的接种工作,因为这份工作相比背着40斤的喷雾器,顶着烈日满山跑轻松很多。第二日,他们依旧强烈要求薛教授参加接种工作,但他却执意不肯。他说要跟同学们一样,他现在不是教授,不是长辈,跟所有同学一样是一名志愿者。
一个学生志愿者告诉记者,一天晚上一位随队的向厨师的电话突然响了,之后很久都没从帐篷外回来,队员们担心安危跑出去找他,结果他还在接电话。后来向师傅对同学只说了几个字:“老头子瘫痪了”。向师傅回到帐篷里猛喝酒,快醉晕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兄弟,待会儿把碗帮我给洗了”,队员们从帐篷外看到他辗转反侧。
鱼水情深 感动伴随战斗
天全的公路上,有小孩子们举着写有“谢谢你们”的纸板,向大哥哥们挥舞致敬。
队员们在消毒及疫苗接种过程中,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积极配合。当队员们为犬只接种疫苗时,为避免犬只对队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有的老乡用口袋将狗的头部暂时封住,方便接种疫苗;有些村民们不忍看到队员们到几公里外的取水点取水配置消毒液,便将自家有限的生活用水提供给队员们。乡亲们的支持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队员们更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
天气炎热,脚下汗水多,队员们的双脚被雨靴磨出了血泡,就用纸盒制作“纸鞋垫”放在里面,走路一多、脚下再一出汗,“纸鞋垫”就烂掉了但是大家却强烈要求延长在极重灾区的“战斗”时间,因为那里很需要人手。
颜其贵教授带的一名队员被分配到了居民临时安置点,负责对该地区的环境卫生进行消毒,但由于工作量大,任务重,一直工作到下午1点还未结束,只好留下先吃午饭再接着做。一看餐食,队员傻眼了,青一色的稀粥,这还不算,似乎定量了,每人一碗,一口下肚,就像喝了一杯白开水一样。这时,一位40多岁的阿姨过来了,端着一碗稀粥:“小伙子,把这碗也喝了吧,你们工作太辛苦了!”队员接过最后一碗稀粥,不知说什么好,所有的饥饿感早已烟消云散。
在天全老场乡,一位80岁的老奶奶步履蹒跚地走出屋外,看到消毒防疫的小伙子们非常感动,不停地道谢。看着这些平日娇惯的城里娃儿顶着30℃左右的烈日、背着40斤左右的消毒水,老人家留下了热泪。
“吃午饭没,没有我帮你们做去!”、“太辛苦了,歇会儿再走吧!”、“感谢你们!”…… 志愿者们经常听到老乡们的感谢声。芦山、宝兴、天全这些极重灾区,曾经是青山绿水,震后留下满目疮痍,感动却一直伴随着队员们的整个战斗。
据统计,四川农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小分队共消毒农户、养殖场、垃圾场、居民区、农户等2304067平方米,免疫犬、猪、鸡、鸭等畜禽22348(头/只),无害化处理猪、驴、鸭等畜禽4667(头/只),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极大地避免了极重灾区畜禽疫情疫病的发生,同时普及和提高了灾区百姓的动物疫病防控意识和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