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首页 成都校区首页 都江堰校区首页 四川农业大学校园新闻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灰鸡撬动广元扶贫大产业

2018-10-07 21:50:48 作者:张俊贤 来源:宣传统战部 点击数:

  

——朱庆教授带领家禽育种团队致力产业扶贫

这是一种看上去毫不起眼的鸡,灰色的羽毛、小小的个头,浑身上下都透露出“低调”的气息,不过,对于广元的养殖户来说,它们可是宝贝,是他们脱贫致富的法宝。

灰羽土鸡正是广元七绝之一“剑门土鸡”的拳头品种,它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四川农大朱庆教授和他的家禽育种团队的付出。

擦亮广元土鸡品牌

广元地方土鸡资源较丰富,但是一直没有好的品种,长的慢、抗病能力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节节败退的地步,广元灰鸡一度濒临灭绝。

“广元灰鸡属于肉蛋兼用型品种,体型中等,全身羽毛以灰色为主,主要分布在广元朝天区曾家镇、李家乡、两河口乡等乡镇,是我国第二个以灰羽为特征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品质很独特。”从事家禽育种研究多年的朱庆教授敏锐的意识到这一宝贵遗传资源的价值,2013年,学校与广元市签订校地合作协议,朱庆教授开始率家禽育种团队在“广元灰鸡”遗传资源发掘工作上下功夫。

他们用现代育种原理,采用动态保种的方式对广元灰鸡进行保护,形成了持续、稳定的保护机制,科学制定了《广元灰鸡保种选育实施方案》,使广元灰鸡由濒临灭绝转为现在的常规保护,并于2016年8月顺利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朱庆教授很严谨、要求严格,他经验丰富,对研究方向的把控很有指导性,课题组不断研讨、反复试验,对品种进行提纯增壮,让选育的广元土鸡免疫力更强,不容易生病,产蛋能力也更强。”课题组刘益平教授说。

截至目前,广元灰鸡保种场存栏广元灰鸡保种群达1.6万余羽,完成保种核心群(保种核心群2200羽)的组建工作,组建家系90个。此外,朱庆等还协助指导企业在朝天区建成剑门关土鸡(广元灰鸡)扩繁场3个,每个扩繁场占地20亩,存栏种鸡1万套,年提供商品代鸡苗100万只,为了更好开发利用剑门关土鸡(广元灰鸡)及开展产业扶贫提供了基础保障。

通过提纯增壮之后,广元灰鸡的品质也被追求绿色生态的客户所喜欢,从而赢得了市场。“灰羽土鸡,有味道,有市场,有潜力!”前来购买的客商赞不绝口。平溪一带的养殖户不少跟西安、成都、广元等地的土鸡销售公司或畜产品经理人签订了长期供销合同。

让鸡也住上别墅

在空气清新的山林间,一个个小木屋精致而特别。这可不是什么别墅,而是土鸡的“家”。

“以前养鸡就是院子里撒把米,土鸡遍地跑,鸡粪到处是,一赶上鸡瘟,全部洗白。” 剑阁县蒲安镇光荣村姜文武很认同现在的土鸡养殖模式,如今,鸡不在家里养,而是在山上建了一处3300平方米的养鸡场,规模化集中养殖土鸡,仅这一项就可以给村民带来人均1000元的收入。

以前,全家5口人都挤在三间住了40年的土坯房里。一遇雨天,外面大雨,屋内小雨,“别说给儿子娶媳妇,就连补房子的钱都没有。”全家一年务农收入只有12000元,女婿、女儿看病,再加上基本生活开销,钱很快就花光了。

在政府扶持下,现在他家养了100只剑门关土鸡,还种上2亩蔬菜,加上儿女打工收入,一年起码能收入43000多元,“我们家经济实力好起来,提亲的人也抢着来!”

广元是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地区和地震重灾区“四区合一”,在开展扶贫工作中,种植业因地形限制,难以规模化发展;生猪养殖投入风险大,难以致富;养牛养羊成本高、周期长,贫困家庭难以承受;而土鸡养殖要求门槛低、成本低,生态养殖产品利润高,农户利用前庭后院及周边林地均可开展养殖。因此,土鸡生态养殖已成为秦巴山区贫困户重要经济来源,也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精准扶贫的好路子。

正是看准了这个产业能在扶贫上发挥重大作用,朱庆率领家禽课题组团队专家因地制宜,结合各区县优势特点,积极探索创新土鸡产业扶贫新模式,充分发挥土鸡养殖“短、平、快”特点,引进、培训、转化、推广四川农业大学家禽育种课题组成熟科技成果4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专利20余项,创新构建“高校—区县—企业—基地—农户(贫困户)”联动机制,为广元市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注入新动能。通过当地政府及企业为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我校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一线为当地贫困户提供养殖技术培训,让剑门关土鸡养殖产业相关从业人员(养殖企业员工、养殖专业户和贫困户)初步掌握土鸡养殖过程中涉及的生产经营、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及饲料营养等关键技术,减少了土鸡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风险,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养殖积极性。

其中,昭化区大力推进土鸡“1233”户办扶贫模式,带动11个贫困村600余人脱贫,实现人均增收1400元以上;利州区大力推行“11655”模式,通过协会引领,带动15个贫困村100余人脱贫,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苍溪县创新“托管+代养+入股分红”模式,充分利用专业合作社的纽带作用以及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的基础作用,盘活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发展土鸡产业,有效带动23个贫困村,产业脱贫2800余人,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剑阁县在163个贫困村分别成立产业发展党支部,推行“行业支部+企业+协会+合作社+养殖大户”发展模式,构建“两保六统三服务”利益链结机制,实现产业脱贫14000余人,人均增收700元以上;朝天区探索出“协会+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保险”发展模式,有效提升贫困户抵御市场和养殖疫病风险能力,全区64个贫困村发展土鸡80万余只,产业脱贫2000余人,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青川县将土鸡产业发展与户办产业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示范园建设相结合,发展土鸡12万余只,带动1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产业脱贫1200余人,人均增收1300元以上。通过创新“高校—区县—企业—基地—农户(贫困户)”联动机制,以产业带动就业,以产业带领脱贫,通过整合高校、企业、政府贫困户各自优势及资源,充分发挥了产业扶贫链条各环节优势和积极性,为剑门关土鸡产业扶贫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瞄准乡村振兴谋划产业融合

土鸡产业发展起来了,但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融合应该怎么走,面对地方政府的新需求,朱庆开始了严谨的思考和论证,他带领课题组的专家们利用寒暑节假日走访广元,务求摸清各个地方地形地貌及环境特点,并邀请农业产业规划专家一起献技献策。

在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后,朱庆为广元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一条因地制宜地思路——即坚持把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大力开发康养食品,发展民宿旅游。

他们还针对每个地方的特色,描绘出一幅发展蓝图,并小试牛刀进行了试点——

青川县附近有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溪古城、战国木牍文化生态园、白龙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地震遗址博物馆等景点,适宜发展以土鸡为特色的农家乐。现在当地有农家乐600余家,2018年上半年共消费土鸡13万只,实现收入1500万元以上

昭化区昭化镇农庄多,将蜀道景观、绿色果蔬、生态土鸡、农村文化等有机融合,推出柴火鸡、药膳鸡等系列特色康养美食,目前昭化区已累计发展以土鸡为特色的农旅融合农庄12家。

朝天区“多彩曾家山”康养旅游产业已比较成熟,结合乡村民宿游,大力开发以广元灰鸡为食材的特色康养菜品、休闲食品,充分利用。如:平溪乡农家乐推出醉鸡、香菇炖鸡、笋子烧鸡等康养饮食深受消费者喜爱;蜀鸣、杨家、廖家麻辣鸡更是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年均营业额200余万元。

羊木镇新山村三国历史文化元素突出,发展以广元灰鸡为特色的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康养产业,实现农旅有机融合。

……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做为支撑,产业融合则可以充分发挥各区县区位优势,形成产业优势互补,能够更好的助推剑门关土鸡(广元灰鸡)扶贫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朱庆说。


Copyright © 2014 www.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宣传部
主办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承办单位:宣传部 网站由宣传部维护/网络中心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