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没有参加这个现场会,我还一直认为猕猴桃早期落叶是由水肥管理和气候原因造成的,没想到它是真菌引起的褐斑病,危害还这么大”,来自雅安的猕猴桃种植户周克江等连呼侥幸。
8月26日,我校联合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及都江堰市农业局,在都江堰胥家镇召开了猕猴桃褐斑病防治技术现场会。来自省农业厅、省农科院、雅安市、都江堰市、广元市的政府管理部门和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代表、企业代表近80人参加了此次现场会。
农学院龚国淑教授代表课题组从猕猴桃褐斑病的田间症状、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和品种抗性入手,系统介绍了猕猴桃褐斑病防控关键技术,并向参会人员发放了课题组编写的“猕猴桃褐斑病综合防控技术”手册。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猕猴桃褐斑病防治药剂对比区、综合防控技术展示区,避雨栽培示范区。当与会人员看见示范区猕猴桃叶片浓绿、硕果累累,而对照区和周边普通园区猕猴桃叶片凋零,满地落叶,果实弱小后,非常吃惊这种差异,示范区猕猴桃功能叶持有量达90%,而普通种植园区不足10%。一些来自于重病区的种植户和专合社纷纷表示不再担心这个恐怖的落叶病了,看了这种防治效果对来年的产量和品质就有信心了,都说回去后一定按照防控技术手册要求,从现在起做好该病害的综合防治工作。参会人员还就防治关键问题向龚国淑教授进行了咨询和交流。
据悉,猕猴桃褐斑病,俗称猕猴桃早期落叶病,为反复侵染的气传性真菌病害,是四川猕猴桃产区仅次于溃疡病的第二大病害,导致叶片早落,严重影响当年和次年猕猴桃产量。流行年份采果前半月叶片几乎全部掉光,产量损失可达30%~70%。目前,该病害发生后种植户多认为是生理因素造成,防治方法混乱。从2010年以来,龚国淑课题组一直在致力于猕猴桃褐斑病的研究,在防治上已取得了重要突破。明确了引起褐斑病发生的病原及其寄主范围、发生流行规律,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套适宜于四川猕猴桃产区的综合防控技术,该项技术成熟度高,防治效果显著。
据我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张敏教授介绍,将以此次防治现场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大该技术在四川猕猴桃主要产区的推广力度,规范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治技术,提高种植户的收入水平,助力我省正在开展的扶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