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初夏伊始,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芳教授做客我校“博雅讲坛”,以《民族时钟、健康密码——节气中的养生智慧》为题,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堂融合中医理论与养生实践的文化课。讲座从二十四节气切入,深刻介绍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引导师生们在衣食住行中感知自然节律,传承中华传统智慧。讲座吸引到三校区线上线下3000余人次关注、点赞和转发。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民族时钟’,更是‘健康密码’。”曾芳教授开篇点题。着眼于“寒温有度、起居有常、饮食有节、调适有方、运动有法”五个方面,她带着师生跟随四季轮转、节令更替感知中医文化与日常生活的交融。

她提到,中医养生特别强调根据季节时令变化来进行,夏季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养生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通过调整起居、饮食、运动与天地阴阳同步。她还以立夏为例,分析了四川人食辛祛湿、煲荷叶莲藕粥和胃等习俗,揭示了“顺时而食”的深层逻辑。
讲座现场,曾芳教授带领师生体验中医养生妙招:双手搓热浴面梳头以“通络提神”,练习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式调和气血。针对现代人亚健康问题,她推荐夏季使用“冬病夏治”疗法,并对节气灸的穴位组合原理作了介绍:“依节气调穴位,正是对‘天人相应’的体现。”此外在饮食方面,土茯苓老鸭汤、桑菊薄竹茶等药膳配方同样是将“饮食有节”转化为可操作的居家指南。
现场师生们既有青年学子也有白发苍苍的退休教职员工,大家全神贯注聆听,不时拿起手机拍照记录,或动手跟随小视频练习养生动作。讲座后一位同学表示,她会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今日所学,加强锻炼,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
作为我校传统文化品牌活动,“博雅讲坛”坚持以多元主题搭建文化桥梁,已举办多期。此次讲座旨在通过小切口生动呈现中医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学观念,为传统智慧注入时代生命力。
嘉宾简介:
曾芳教授,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等荣誉。她长期投身于中医治疗与教学实践,深研针灸领域,是一位将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科学结合的先锋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