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人才工作会上,9个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深入分析各自师资队伍建设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也介绍了一些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并对下一步工作作了思考和谋划。我们节选精彩发言在此分享,希望更多单位能获得启发,推进学校人才工作迈向更高水平。
国重实验室: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陈学伟
2018年筹建以来,引培结合之下,国重实验室科研队伍的水平有显著提高。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引进骨干30名,新增国家和省部级人才5人次。在学校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发挥人才作用,近两年实验室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其中绝大多数应该说在相关领域有很强的影响力。此外,从学术交流方面看,学术交流是人才获得智慧、思想的渠道和平台,在疫情常态化之下,实验室坚持开展了一系列学术交流,包括举办中国农业领域最高盛会在内的学术会议9场次。
国重人才工作的具体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以学科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四大研究方向,有计划精准引培急需人才。二是重视团队建设和发挥好传帮带效用。用好教授委员会,为青年学者制定学术发展规划,理顺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鼓励青年学者依靠努力发展,融入团队;对于优秀人才实行个性化发展规划,鼓励不要急于求成;项目申报做好统筹和内审,在经费方面适当向优秀青年人才倾斜。三是大力提高人才工作创新,补足人才工作的短板,逐步完善评价体系,给青年科技工作者留出空间,让他们成才、成长。
我们的梦想是再打造一支创新主体,当然目前这还只是一个梦想,但我们需要有所梦,有所追求。
农学院:凝心聚力促发展,精准施策育英才
黎明艳
十三五期间农学院坚持“不分海内外,不唯帽子,不唯职称,不唯资历”的人才选拔理念,提出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看潜力、看发展的识才理念,努力克服地处西部的作物学科发展诸多困难,依靠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大保障,为各类人才创造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平台。2016年以来,师资总量不足得到初步缓解,人才学科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创新团队茁壮成长。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农兴农为己任,立足专业建设、聚焦学科发展、强化社会服务、推动国际合作。近5年,学院新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专家2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1人,四川省“千人计划”青年人才1人,全国科技助力扶贫先进个人1人。
“十四五”期间,农学院从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发力,继续着力引进各类人才,培养好现有人才,造就一支整体素质高、学术实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师资队伍,为一流学科建设、一流专业发展做贡献。一是思想引领,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二是系统谋划,进一步优化基础团队建设。三是精准发力,进一步加强各类人才引育。同时,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从学院实际出发,发掘成长潜力人员,加强科教创新人才培育。四是拓展平台,进一步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凝心聚力促发展,精准施策育英才,农学院全体教职工一直在路上。
动医学院:聚焦高质量发展,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廖鹏
近年来,在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动物医学院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着力加强高层次和优秀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绩。这体现在学院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均不断优化,人才效能日益彰显。五年来,学院年均发表SCI文章130篇以上,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数量逐年攀升(2017-2021分别为3、4、6、7、10项);涌现出一批以入职7年主持3项国家自然基金、入职1年获批百万科研经费、全省辅导员年度人物等为代表的青年优秀人才。
学院的主要做法有:一是着力思想引领,强化党建引领,打造一流人才队伍,做实典型示范,不断激发全院教职工干事创业活力。二是广掘人才资源。把对岗位招聘的“虚位以待”变为“按图索骥”,由“学院领导招人”转变为“全院教师招人”,通过教职工的现身说法,有力增强了岗位吸引力。三是广拓纳才视野,放眼全国乃至全球,以开放自信的胸怀,广纳人才。四是搭建成长平台。营造公开、透明、公正的学院生态,保障教师有序、有益、友好而又互助的竞争环境,使学院能吸引人、留住人。
未来,学院将按需精准引才,着力高效用才,重视各类人才,全面协调发挥好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工作各类人员作用,激励各类人员立足各自岗位,奋进有为,为推动学院整体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环境学院:开放引人分类育才 努力发挥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引领作用
邓仕槐
6年来,学院先后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人才引进人才20人,校外学缘结构率达85%,有留学背景的博士占到75%,平均年龄32.5岁。
体会有两点,一是用情,一是用心。首先是用情引进人才。学院基础弱底子薄,引来和留住人才非常难。因而要树立开放引人观念,尽量不“近亲繁殖”,条件设置上尽量使用高标准,在优秀校友、行业领域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加强沟通,反复介绍学校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来校。
其次是对引进的人才用心培养。首先是团队建设,学院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凝练出4个方向,所有老师必须纳入4个方向,每个方向又独立成立了研究中心。第二是优化硬件保条件,不断想方设法改善实验条件,保证科研条件的建设。第三是以横向获得的经费来支持科学研究,甚至给年轻老师设置专门科研课题,以一流学科、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导向,做到公平公正。目前,新进的20人中,现已有2人成为教授,9人成为副教授,其中有博导1人,省级人才2人,他们已经成为环境学院的中坚力量。
经济学院:创新育才机制,建设一流经济学科专业
蒋远胜
经济学院人才工作的做法和成效,就是一个管,四个环节。1个管就是党管人才,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定位,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四个环节就是“引、育、用、聚”4个环节。千方百计引进人才,利用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等机会,院系协同,广泛联系,做好引才工作。6年来,新进博士34人,年轻教师接近占到学院整个人才队伍的一半。想方设法多渠道育才。在学校政策支持下,学院采取了很多措施支持年轻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同时依靠资深教授组建团队,带动年轻教师科研发展,效果良好。全院近5年26项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科基金课题,其中16项是由新进教师取得的。第四方面是完善机制,极力用才,以重要岗位锻炼人才,以适当的奖励激励人才,以目标考核督促成才。第五方面是以事业和感情聚才。学院以拿下应用经济学博士点这个目标为旗帜,团结青年教师;工作上“传帮带”,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每个院领导联系1个系,在生活上关心关爱,有困难的给予补助。
下一步,经济学院还将在人才引进上逐步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在人才培育上积极为现有人才成长发展创造条件。
食品学院:治学兴教,人才为急
方正锋
食品学院近年来在人才工作方面主要有三点:
一是坚持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师风纯,教风正”的教师队伍。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主要目标,通过新进教师培训会、教师座谈会、教学督导助课制等形式,优化本科教学与研究生管理,探索课程思政建设,强化全体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是坚持“引才育才”结合,建设“国际化、结构化”的人才队伍。近5年,新进教师7人,其中4人毕业于瓦赫宁根大学等知名高校;5名教师赴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留学。
三是坚持“集体带动个人”,建设“凝聚强,协作优”的学科队伍。以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工程认证、一流课程建设、一级博士点申报等学院重点工作为契机,坚持“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建设“老、中、青”梯度教师队伍,提高青年人才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加速融入学科团队。
下一步,学院将首先明确人才工作的目标,引是捷径,培是关键,这将是学院工作的重点。另外,学院要建立长效培养机制,留住人才,让人才发展,把人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相信只要有幸福感、获得感和荣誉感,人才一定能留得住,并能增强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要培养这三种感觉,能力培养是促进人才成长的一个关键抓手,所以接下来学院将健全和创新沟通机制、激励机制、开源机制等人才管理机制。
水利水电学院:送迎结合引培并举 奋力加强新时期师资队伍建设
曹迎
“十三五”期间,水利水电学院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新增师资20人,新增高级职称教师6人,增长100%;入选双支计划69人次;入选专业支持计划5人,已经形成一支能够满足本科教学需求,具备充分学术潜力的师资队伍。
“十三五”期间,学院师资队伍水平也稳步提升,在全校和全国的讲课、教学基本功竞赛中有20人次获奖,指导本科生在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奖励7项;副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3部,参编1部。“十三五”期间,学院新增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9项,增长237%;TOP期刊发表论文1篇,实现了学院零的突破。已经形成一支教学质量优良,展现一定学术能力的师资队伍。
对标“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学院将大力推进“133”人才工程,奋力加强新时期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送迎结合,增强紧缺性人才吸引黏度。按照“送迎结合、多元互补”的思路,一方面通过保送的优秀学生加强与国内著名院校的联系沟通,另一方面保持联系,吸引他们回校任教。持续加强以专业和行业为中心的学校政策宣讲,吸引研究方向符合学科发展需求,具备创新意识的优秀博士不断完善师资队伍。二是引培并举,提升高水平人才孵化效度。通过实施团队支持计划,不断激励教师自愿整合,分别形成推动专业建设的教学团队和有效支撑学科建设的学术团队。坚持“目标导向”,实施省级人才托举计划,对标省级教学名师和省级人才标准,力争“十四五”期间,孵化省级教学、科研高水平人才3人。
商旅学院:聚焦人才培育,促进人才成长
向兵
近年来,商旅学院人才工作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学缘结构不断优化,青年教师占比加大。二是青年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实现突破,研究能力不断增强,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科和社科基金立项7项。3人次获评省级及以上专家,四川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1个,12人次获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是国际合作交流持续推进,具有留学经历教师比重逐年上升。
下一步,学院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实施“1+4”人才工作举措。“1”即突出党建引领作用。“4”就是聚力四轮驱动,即“师德铸魂,规划导航、政策赋能、骨干领路”。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培养凝聚人才。二是强化师德建设,促进教师健康成长。三是做细人才队伍规划,谋划人才强院。对标“十四五”工作任务,立足发展定位和学院人才现状,科学编制十四五人才培育和引进计划,狠抓责任落实。四是完善人才激励与支持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实施《商旅学院人才发展支持五年行动计划》,成立“商旅学院人才发展基金”,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进行奖励。五是用好骨干人才,加强研究队伍建设。重点发挥好优秀人才引领作用,吸纳教师组建研究团队建设学术队伍。
动物营养研究所:传承弘扬优良传统,锻造一流创新团队
冯琳
“十三五”期间,动物营养所的人才工作主要的成效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才队伍数量稳中有升。营养所引进了两名学术骨干,招聘了博士、全职博士后进站。第二,队伍质量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新增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两人,中级10人,培养了长江学者1名,入选国家优青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名,在国家先进工作者、创新争先奖获得者及万人领军等人才称号方面有所突破。第三,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科学研究成效显著,到账科研经费达到1.54亿元,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项,同时发表SCI论文577篇,CSCD论文179篇,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主持2项,参与1项),省科技进步奖10项,人才队伍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成果数量和质量也居全国同类学科之首。坚持产业为导向,社会服务成效突出,新建博士工作站15个、联合研究中心4个、教授工作站5个,累计到校横向科研经费达到4050余万元。同时,1项成果被推荐为四川省首届科创十大重大科技创新技术进行专项推介。第四,队伍凝聚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扩大。学院在2019年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这些荣誉是对学院工作的高度认可。
下一步营养所目标是建设一支数量稳定,层次结构合理,精诚团结,创新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较强的一支学术队伍。围绕这一目标,首先将充分利用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加强宣传,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其次,进一步强化个人发展规划和分类发展,加大学科配套支持力度,建立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长效机制。第三,持续推进团队学术带头人和研究室主任双聘任制,落实“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定期召开学科建设研讨会,推进规划落地落实。第四,坚持党管人才,拓展人才服务内涵,精准、精细做好人文关怀,不断增强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