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精神财富,被刻印在我们记忆里

2016-10-18 16:11:03作者:李劲雨 来源:宣传统战部 点击数:

  

——110周年校庆回眸

  让全体川农人激动万分的110周年校庆震撼落幕了。

  在那些热血沸腾的日子里,省上领导、各界嘉宾、逾万名校友与四万余名师生相聚校园,回顾历史,寻找记忆,检阅成就,期望未来,庆典的盛况被永远地镌刻在了学校的历史年轮里,铭刻在川农人的记忆里。

  对于全体师生员工来说,“110”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纪念数字,而是一种鞭策,一种自信,一种豪迈,一次向一流农业大学迈进的宣言。数万师生和校友以高昂的工作姿态,举办了一系列紧扣时代脉搏、展现辉煌成就、振奋人心的经典活动,其意义和价值远远超越了校庆本身,其力量凝结成一笔气吞山河的精神财富。

  无论过程有多复杂,顶层设计引师生共鸣

  10月5—7日,雅安校区、成都校区、都江堰校区都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五彩缤纷的色彩、热烈如潮的掌声、欢腾不息的笑声、开心激动的泪水,将学校建校110周年庆典推向了高潮。

  短短数月,全校师生员工为校庆付出了太多努力和汗水。

  1月6日的校网主页发布了一则重要公告,这个题为《四川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的公文,正式向社会宣布将于10月上旬举行建校110周年庆祝活动,力求办成一次有内涵、有影响、有记忆的校庆。

  公告一出,立刻点燃了师生员工和一些校友们的热情,不约而同地通过微信、电话、QQ传递相关信息,诚挚邀请并热忱欢迎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于金秋时节相聚校园。

  公告的首日,点击量超过了10万次。这个看似平常的公告,集中了多位笔杆子的智慧,校领导班子从未如此详细认真地抠文字,校长郑有良提出了好几处具体修改意见。公告提出的“俭朴校庆、学术校庆、文化校庆、数字校庆、校友的校庆”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遵循 “务实、节俭、隆重、热烈”的原则,校庆筹备工作随之开展。成都校区和雅安校区的两间办公室成为校庆办的 “根据地”,10余位工作人员以认真、努力和奉献的态度投入到校庆方案制定,为了策划、联络、部署、落实具体事宜,那两间办公室很长一段时间日夜灯火通明。

  仅两周时间,《学校110周年校庆征集启事》跃入师生视野,启事对校庆标识、校庆主题语、宣传片及脚本、校庆主题歌、纪念文章、校园老照片、校庆吉祥物、校庆纪念品、校庆活动方案、校史实物等进行征集,有师生激动地说“是时候秀一把了”、“这时候产品设计的同学是不是该有作业了?”师生不是简单的欢呼与兴奋 而是从心底迸发出对学校崭新形象展示与重塑的热切期盼。

  3月下旬,学校召开110周年校庆筹备第一次工作会,党委书记邓良基和校长郑有良与参会人员讨论研究校庆筹备的系列问题,公布了拟定开展的系列活动。会议要求各个院所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围绕110周年校庆开展主题活动,丰富11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要求校庆工作和活动务求实效,不折腾,不劳民伤财,本着有利于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有利于展示学校办学成就,有利于打造川农110周年老校品牌的原则,扎实有序推进校庆工作,办出简朴而隆重的校庆。

  筹备工作会的召开,标志着110周年校庆从前期准备进入实质性开展工作阶段,各个职能部门、院所应声而动。

  无论如何挥汗如雨,激情如火干劲不减

  学校明确10月5、6、7日三天为庆典日。

  校庆筹备工作启动以后,副校长、校庆总指挥张强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如何通过多种渠道传递校庆信息,让更多校友、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校庆、关注校庆、参与校庆。他化身为学校官微的指导教师,一次次给官微的小伙伴们开会,挖空心思对微信文稿一次次审改,后来官微推送的活动一不小心就火了的比比皆是。

  师生们也在以实际行动告诉社会,川农大是一处人才济济之地。

  自学校发布“110周年校庆征集启事”,到3月31日校庆标识投稿截止日,校庆办共收到148人的175份校庆标识设计作品,经校庆办组织专家评审、广大师生积极通过网络表达对心仪作品的选择理由,最终29号作品以 “川农学子心系学校,共迎110周年校庆”这一主题胜出。整个图形构思巧妙,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美观活泼,运用了黄、红、紫三种基本色,深受师生们的欢迎和点赞。它将被制作成模型,在以后成为许多校友回校合影留念的重要拍摄背景之一。此外,还有关于校庆吉祥物、纪念文章等征集的海量作品诞生,源源不断地投送至校庆办。

  4月6日下午,由校庆办和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自主制作研发的校友电子地图问世了,“向母校报到 点亮校友地图”活动一经网络推出后,立刻刷爆了川农人的朋友圈,赢得了数以万计师生、海内外校友的参与和点赞,很快就有全球4万余校友点亮了地图。国内参与活动的校友达3万1千人,国外校友参与人数达8千人,点亮地图人数最多的3个国家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与英国。

  全世界的校友们纷纷点亮地图上祝福的灯,让母校看到他们遍布世界的足迹,感受他们的深情,将一颗颗滚烫的心与母校紧贴在一起,地图呈现了一副校友星火燎原五湖四海的炫丽画面,让预热期的升温效果超出了预期。一位名叫罗时德的校友留言:“周公山下、青衣江畔、濆江左岸、桂花飘香的校园,我久久难以忘怀。四年的青春岁月是最美好的回忆,快38年了,不能回母校参加校庆,远在非洲布隆迪执行国家农业援助任务的游子遥祝母校校庆圆满成功!”

  激情澎湃之声尚未落下,校庆办、校团委、校学生会又联手推出了“奔跑吧,川农人”网上运动会,邀请全球川农人一起奔跑。活动以网上运动会的形式进行,分为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短距离限时赛和110km挑战赛四个运动项目。3千名师生、校友迅速报名参赛。无论夜间还是清晨,三个校区的操场人气爆棚,拿着手机跑步的师生构成了一道美丽的校园风景。

  在全校28个院所(处级)中,动物营养研究所率先举办了“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传承发展与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南志标、沈建忠、麦康森、印遇龙及国内外专家、企业代表等1300余人齐聚成都校区。研讨会对“学科传承创新与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研讨,直击一流畜牧学科建设的形式和任务,回顾和展望国内外动物营养学科发展,剖析北美和中国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引起极大轰动。

  距离校庆100天的时候,师生形容又有个“大事件”发生了。

  由罗浩东、饶天琳、程鸣源、张晋华4位校友历时两个月拍摄的MV《我等你》通过官微上线了。作者怀着对母校的深深眷恋之情辗转三校区取景,画面唯美,真情流露,太多人用手机循环播放并表示“好看到哭了”,青春旋律响彻校园。仅一天,MV播放次数就超过了10万次,众多校友留言:“看哭了,毕业两年了,母校我想你!永远的川农人,自豪!”“今天周日,刚下班回家,刚才听到‘无论你现在在哪里,多坎坷,多如意’瞬间就在公交车的最后一排泪奔了。”“好想再回学校看看,好想时间回到从前,回到和这所学校和同学朋友们刚认识的时候,好想重新走过这四年的时光老师同学和朋友们,我真的很想你们!”

  校友们把真情化成挚烫的文字,借助网络不断地向母校传递,火热的气氛升腾到了一个新的高点。

  随着校庆吉祥物“川农牛”、校区系列景观设计的尘埃落定,校庆办、校团委、校学生会主办的校庆志愿者和校庆形象大使选拔活动又得到了大家高度关注。3100余名同学报名参选志愿者,320名学生报名选拔形象大使,他们有的是学霸,有的是创业达人,有的才艺俱佳,有的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出色,还有各方面都非常突出的研究生……师生关注度极高,投票热情持续高涨,远远超出主办方的预期,一天时间网上投票就突破了5万,参与留言者众多,竞争非常激烈,主办方担心持续下去会给选手们造成太大压力,不得不提前结束网上投票。中国工程院院士荣廷昭非常重视此项活动,也通过微信上寻问投票提前结束的原因。

  当然,整个校庆庆祝活动让人感动的远不止这些。

  “我们想知道照片上的你,如今在哪里?离开校园之后,你还好吗?我们都希望,校庆的日子,你能回学校看看。我们想为你重拍一张照片。”这是几位老师历时两个多月收集整理编辑而成的110张泛黄的老照片,每一个过往的瞬间,都会勾起大家内心的回忆,即使容颜已老,照片依然会触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官微和官网同时对的《寻找老照片上的川农人》活动进行推送,学校想在老地方为老照片上的校友重拍一张照片,立刻被很多媒体转载。很多校友在官微上除了讲述当年在母校拍摄照片的经历,更表达了想回母校重拍照片的热切愿望。

  “看到这项活动的报道觉得好感动,川农的110周年生日,真的很爱你,爱你的厚重,爱你的沉稳,爱你的朴实而新奇。”一些校友洒泪留言。

  无论地域多遥远,心与母校永贴在一起

  110年的文化积淀在校庆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让这个夏季格外火热。

  通过校庆,学校110年的奋斗史和奋斗精神被发掘和传播。学校组织了一批人修编校史与文件,拍摄电视专题片,彩排校庆晚会,大型会议文稿起草,改版三校区展览馆,编纂《川农往事》、《川农老照片画册》、《媒观川农》、《长风破浪》及刘冠丽老师的原创校史实验话剧《顽石》彩排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让这个原本炎热的夏天,火热异常。每一项工作都是工程浩大,师生放弃了暑期休息全身心投入,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采访众多有关人员,力求以真实客观的历史视角,全新再现我校历史变迁和辉煌成就。应该说,文字稿撰写、老照片打捞、话剧人物内心世界把握,都不约而同地进入到精微的层面,更加生动、丰富和完整起来。

  如果说师生在高温中挥汗如雨,还有领导们在北京、上海等处的酷暑中行走。

  党委书记邓良基、校长郑有良、副校长张强、党委副书记王斌、校级领导秦自强、副厅级调研员何临春、校庆办工作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历经多方联系与长途奔波,出发近20次,走访8个省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贵州、广西、云南、杭州及省内9个地市州校友),完善各地校友会的联络,零距离畅谈校园故事,共叙母校情谊,感谢广大校友对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支持。

  正是借助校庆,学校完善了各地的校友联络网,建立了各地校友网络联系平台,无论哪个年代的校友,无论身在何处,大家打破地域距离,隔空欢聚在一起,空前地凝聚了校友的真挚情感。

  一封回校参加110年校庆的“邀请函”在川农人的朋友圈迅速扩散了,这封构思新颖的电子邀请函分列了11条回校的理由,桂花香、晚会、话剧、川农大馒头、师生情、土豪食堂、校庆礼物等温情嵌入,让这封特别的邀请函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流露出浓烈的人文情怀,一下子就火了。

  在校友们奔走相约百十华诞之时,学校通过网络隆重推出“跨校区、跨时空、全球连线、同步参与、全程网络直播”的大型中秋联欢活动,由昔日校园文艺骨干、海外校友、在校师生共同演绎精彩晚会,任何人无需门票,身边有网络就可以观看。晚会节目让人震撼,北京、深圳的校友和在校同学,通过网络在三地联袂表演《相聚在桂花飘香的时节》,来自美国的爱唱歌的“博士青哥”倾情奉献《儿行千里》,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在北京鸟巢、上海外滩、西藏布达拉宫、杭州西湖、广州小蛮腰、成都宽窄巷、雅安廊桥等地的校友将为全体川农人传来中秋的祝福视频。

  在这个特殊的中秋夜,网易以《吹拉弹唱?川农中秋晚会竟这样魔性!》为直播视频标题,对晚会进行时况直播,4.7万多人通过网易观看,加上微博直播,观众总数超过6万人。

  “怀恋母校,留念母校,更加热爱母校!预祝川农110周年校庆欢乐、成功!78级9班正在组团参加校庆。”一位校友在众多留言中,洒泪向母校汇报原所在班级的动态情况。

  与此同时,校园后勤师傅们着手建设“同坐的你”等7项景观改造工程,重新打造和清理13个景观石、7组景观花坛、28个花柱和100个花箱,为营造喜庆气氛,摆放鲜花17万盆,更换和移植绿篱和树木5万余株,突击完成1000多米喷灌管道的铺埋,重点打造厕所文化,改善了校园环境,丰富了校园文化。

  此时,距校庆只有10几天了,搞完这个中秋大联欢活动,校内师生的全部精力将投入到校庆期间的活动和接待准备上面。

  无论您在哪里,母校喜迎您回家

  随着校庆日的临近,太多人感觉到庆典工作的复杂,历时三天,转场三地举办约30项活动。负责会务的工作人员说,10月6号这一天就需要11套音响设备,而接待工作更是复杂到难以想象。

  为避免时间上撞车,学校不得不将一些重要活动提前在9月底举行,于是出现了好戏连台的场面——

  我校与成都市政府签署“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共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到2025年,市校双方将共同把四川农业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部分学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在成都市打造2—3个千亿农业、农机产业,为成都市在西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技术支撑;“迎新生·庆国庆·贺校庆”文艺晚会在成都校区运动场上呈现。流光溢彩,人声鼎沸,舞台上精彩纷呈的演出惊艳了全场观众;我校与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精准扶贫与水库移民工作”战略协议签约仪式在校举行。局校双方将在共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观测平台、减贫与发展研究平台、扶贫移民交流宣传平台,转化科技成果,培养培训人才等方面开展合作。

  那一刻,送给川农人的,不只是简单的欢呼与兴奋,而是一种捷报频传的体验,是一种作为川农人的无比自豪感,师生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学校未来一派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据学校“返校报到动态”软件统计,9907名校友不断地回到校园,探望恩师,参观校园,寻找青葱岁月的美好记忆,还有大量校友没有通过软件得到汇总。校园里到处充溢着亲情与友情。一别校园,几十年骤然相见,无论是白发苍苍者,还是中壮年,大家激动的心绪写满了脸,大片的往事记忆铺天盖地而来。他们感叹,学校变化是那么明显,师资力量显著地提升,科研实力发生着翻天变化,办学规模早已今非昔比,他们举起摄像机、手机,把美丽校园和珍贵的画面留下来。

  5、6、7日是大家共同盼望的日子,众人的激情升腾至了巅峰。

  省长尹力亲临校庆庆祝大会,对学校创建一流农业大学给予指导,寄予厚望学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党委宣传统战部整理了省长的讲话录音,将全文刊发在110周年校庆专刊头版上,以此激励全校师生落实省领导的要求,进一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四川发展、为民族振兴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全省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我省打赢扶贫开放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当庆典的礼炮响起,校庆晚会生动鲜活地呈现在来宾、校友和公众面前,受到了来宾、校友和师生的交口称赞。550名师生和校友为这场晚会付出了太多的汗水和心血,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人说“这台由川农人自创、自编、自演的晚会,共同表达了一种深情:自1906年建校至今,110年来,川农大从悲壮走向豪迈,为国家培养了数十万优秀人才,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农业科技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扛鼎之力。几代川农人以“兴中华之农事”为己任,始终奋斗在时代前列,展现了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场高大上的科技学术活动隆重呈现,19位工程院院士,18位海内外知名高校校长与著名学者,亲手“烹饪”了系列学术大餐,思想的交融、智慧的碰撞,对全校师生而言都是难得的精神食粮。

  上万名校友结伴邀约母校,走进吃过的食堂,爬上了老板山,钻进了那片翠竹林,抚摸当年朗读过英语的绿草坪,来到了当年的农场……广泛增进了与校友与学校、校友与校友的联络和感情,极大地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更有110对伉俪结伴回家了!他们在校园里种下爱情树,感谢母校的悉心培养,纷纷写下对母校的祝福。有的夫妇身怀重甲,有的夫妇推着婴儿车,有的夫妇从美国回来,有的夫妇为了参加母校“伉俪行”活动购买了数套服装,为的是让母校看看学子们如今的风采。

  大家送出共同的真挚祝愿:希望母校越办越好!

  大北农公益基金向我校送出了“大礼包”,与我校签署捐赠协议,捐赠1100万元支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腾讯大成网分阶段报道我校办学成就,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网易、四川日报、四川卫视、教育导报、成都日报、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四川在线、四川日报网、腾讯大成网等国家和省级重量媒体纷纷派出记者,来校采访校庆活动40余次,单篇外宣稿件的点击率达6.8万次,真正实现了回望发展、挖掘文化、展示成就、铸造品牌、扩大影响、提升学校知名度与美誉度的目的。

  无论时间如何流逝,影响都如燎原烈火

  当庆祝大会万人心绪沸腾时,当校庆晚会受到交口称赞时,当国际学术大伽步入学术会场时,当学校成功签下28份合作协议时,当上万名校友整齐地排队在食堂时,当数百辆车井然有序地排列时,当众多校友通过信息平台送上祝福时……太多人紧张的神经稍稍得到放松,他们为这一刻奉献了太多的汗水。

  作为建校110周年的大型庆典,联络工作、后勤保障、接待工作、安保工作、医疗保健、方案策划、书稿编写、专题片制作、节目排练、会议安排、纪念品准备、志愿者引导等都在短短9个月内准备到位,校庆期间的服务工作没有出现任何纰漏。

  有人说,这是一次全员参与的校庆。

  校庆办就是校庆活动的枢纽机构,负责大量校外内联系事宜任务的具体落实。很少有人知道,校庆办的老师们并没有停掉自身的专职工作。数月来,他们饿了就叫一份外卖,招投标、纪念品制定与发放、校友QQ群建立、众筹数据整理、日常接待、活动方案起草、活动参与者筛选、志愿者培训、参会单位回执整理等让他们常常忙到深夜12点过。暑假和国庆片刻不休,他们常常是一个电话挂掉,立刻就有新电话打来,最多一天接上90个电话。蒋颖和杜娟两位老师的本子密麻记着各种待办事项,每完成一件就划掉一行。杜娟的儿子上小学一年级了,老公又不在身边,孩子向她报怨“感觉没人管我了。”蒋颖没时间带孩子,就将交由外公外婆来照顾,暑期为了筹备校庆,她干脆把孩子送回了老家,整个假期都没有陪儿子。

  带着一份情感、一份责任在做,想方设法做得更好,这就是川农人的特色。校庆办每周一次例会,大家反复思考如何以活动为载体,在三校区同步掀起校庆高潮,后期他们常为一个环节没落实彻夜未眠。“向母校报到 点亮校友地图”活动、“奔跑吧,川农人”网上运动会、大型中秋联欢活动、校庆形象大使选拔、看望各地校友等都由校庆办牵头策划,再交给工会、校团委、学生会、招生就业处等协助承办。临近校庆日,他们要去各场地掌握布置情况,双脚走得都起泡了,仅确定庆祝大会台上嘉宾名单就耗费了大量精力,由于参会单位手写体的“泸、沪”、“廷、延”等让人辨别不清,反复核实后心里才会踏实。

  为了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晚会,校团委全体老师历时10个月,完成了晚会的策划、创作、排练、组织、演出等工作。晚会方案先后10次修改,主持词5易其稿,召开各类大小工作协调会、推进会、讨论会30余次,各节目组排练、集训、演出累计200余天,走台、通排、彩排、演出12场,共有大学生艺术团、学生会、学生社团700余名同学参与到校庆晚会的各项工作。

  为了确保服务保障工作有序运转、有效应对,多个职能部门、全体院所参与到校友信息采集和联络、嘉宾接待、会议服务中来,力求将各个问题考虑全面,把工作安排细致,同时加强实地查看,实行现场办公。1100余名后勤员工全部投入到校庆后勤保障队伍中,全面完成设备设施全面检修、会场布置、餐饮服务、电力供应、医疗服务、环境卫生、住宿服务等,可谓各司其职,优质高效。

  为了给校庆保驾护航,保卫处从校园内各个路段、路口车辆具体行驶路线的规划,车辆引导及停放,会场各安全出口的保畅,会场消防安全检查,场内秩序的维护,突发事件的处置和人员疏散,校内治安巡逻等方面定岗、定位、定责、定人,使校庆的各项活动整体有人指挥,现场有人负责,点位有人牵头,活动有人保障。

  为了把时况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出去,党委宣传统战部跨校区增派人手、调遣记者,重点报道大型庆典活动、学术活动、文艺活动、纪念活动、座谈活动、签约活动、捐赠揭幕活动等数十场,记者们加班加点赶稿子,吃盒饭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实现了当天的重大新闻当天见网。校园新闻网以6大主线展开最集中、最丰富、广覆盖式的宣传报道,仅校庆日三天,校园新闻网点击量就近10万次,创我校历史新高。为确保新闻当天上传网上,负责编改和上传稿件的老师每天都忙到后半夜1点过。校刊室的老师为确保8个版的校庆专刊新鲜出炉,抢时间、抢进度,紧张忙碌到了凌晨5点。

  这种无私奉献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学子。被层层选拔出来的1100名志愿者带着满腔热情以小组为单位,被分派到学校各部门组织的各类校庆活动中,如校友接待、会场服务、秩序维护、迎送嘉宾、晚会道具、住宿和食堂服务等工作。

  各个学院、研究所独自策划和举办院所级校庆活动上百场。由于全校参与服务的岗位和人员太多,而无法一一提到。

  被称为“有影响、有情怀、有温度、有特色、有记忆”的校庆,充分体现了学术、文化、教育、传承、凝聚的功能,对于进一步凝聚师生员工和校友对学校改革发展的共识,激励大家以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共同创建一流农业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壮哉,我大川农,120周年再相约。建校110周年庆典充分展示了川农大魅力。”“母校学子遍布全球,川农情怀永不断!”“川农大,大川农,为了您的雄伟目标,我必须继续努力学习与勤奋工作。”“刚出校园,在大西北的夜空向母校送上祝福!”一句句滚烫的留言,映射出广大校友、学子对母校的热爱与期盼。

  多元化的110周年庆典,为学校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广阔的空间。虽然一切已经过去,但是忙碌而喜庆的场面、波澜壮阔的场景令人久久难忘,更有一种力量在川农人的心中奔腾不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 【优秀教师标兵】冯琳: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优秀教师标兵
  • 【优秀教师标兵】王西瑶:言传身教助振兴,走出“薯”光之路
    【优秀教师标兵
  • 《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为我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四川省科学技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