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弘扬“川农大精神”助推“双一流”建设

2017-05-03 11:37:54作者:张俊贤 来源:宣传统战部 点击数:

  

开栏的话:“川农大精神”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学校取得各项成绩的动力之源,当前学校正在如火如荼地投入“双一流”建设,我们特意邀请嘉宾,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弘扬传承“川农大精神”,切实推动“双一流”建设进行交流探讨,一方面通过讨论丰富“川农大精神”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也希望切实推动学校中心工作。

  畜牧学科:守住精神财富助推学科更上一层楼

  (本期嘉宾为畜牧学学科专家朱庆、陈代文、吴德、李学伟、李明洲)

  当前我校畜牧学学科发展的整体状况如何?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技成果、平台建设方面有哪些优势?

  嘉宾观点:我校畜牧学科水平处于国内前列,主干学科动物营养和动物遗传育种较为平衡发展,在猪的饲料营养、遗传育种研究方面特色优势明显;人才队伍后劲足;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过程严格、质量高,受到同行和行业的高度认可。

  朱庆:我校畜牧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技成果、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整体处于国内同学科的先进行列。主干学科动物营养和动物遗传育种较为平衡发展,尤其是猪的饲料营养、遗传育种研究具有突出优势,围绕川猪产业发展,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体系,聚集了一批高水平创新人才,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陈代文:我校畜牧学科具有悠久历史,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和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综合实力和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学科水平,在全国约50个单位中排名大致居于3-5位。尤其在猪和禽的遗传资源评估与利用、优质高效品系(种)选育、营养与繁殖、营养与健康、营养与肉品质的研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以科研促进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吴德:畜牧学科在全国处于一流水平,上一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四,近几年着力推动内涵式发展,在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和研究方向凝练上有大幅提升,学科影响度和人才培养质量受到肯定。我认为,畜牧学科拥有的突出优势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在猪、禽研究方向上优势突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链,有能力支撑产业的发展。水产营养优势逐渐凸显,在全国影响力扩大。二是在队伍建设上取得了突破。中青年学术骨干结构合理,后劲足。第三是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过程严格、质量高,社会影响大。

  李学伟:我认为当前我校畜牧学学科发展的整体状况良好,师资队伍较强,科研教学人员多,结构合理,年轻人多且潜力大,有省部级的科技平台和创新团队,科技成果多,论文数量大,质量较高。学科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多力量大。

  李明洲:研究生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生培养质量更是学科整体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一流学科”应该有科学先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与“一流学科”相匹配的培养规模。我校畜牧学科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已建立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

  在推进学校畜牧学学科一流发展中,需要突破的最主要的难点是什么?畜牧学科可能在哪些方面重点着力?

  嘉宾观点:核心问题在于高水平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问题,需要一批年轻拔尖学术领军人才迅速成长。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的顶层设计和激励宽松政策,更需要学科全体成员战略上的必胜信念和从长计议,战术上的分工协作和脚踏实地。应旗帜鲜明加大投入,提供条件,保证时间,加速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朱庆:作为学校领导角度,同时也是学科的一员,我认为畜牧学科一流建设发展中,核心问题还是高水平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问题,尤其需要一批年轻拔尖学术领军人才迅速成长,围绕重点研究方向,形成结构合理、团结拼搏、凝聚力强的融合型团队。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且重在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加大培养力度。同时需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强化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加强学术交流,推进国际化进程。

  陈代文:与国内畜牧学科领先水平或相关学科一流水平比较,我校畜牧学科尚有一定差距。最大差距是高层次国字号领军人才不足、国家级科研平台缺乏、引领和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实力不足、培养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不强、学科国际化水平不高。其中,最大难点是人才队伍,如何构建一支有院士和一批长江学者、杰青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人才、千人计划人才、青年长江、优青等各种层次组成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是我校畜牧学科跃上台阶的关键。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的顶层设计和激励宽松政策,更需要学科全体成员战略上的必胜信念从长计议和战术上的分工协作脚踏实地。学校、院所和学科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一切为了学科、一切服从学科,一切有利于学科,应成为领导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检验标准;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须有我的思想,改革创新,做好规划,落实规划。学科成员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树立大局意识、长远意识、争先意识;自觉融入团队、培育团队、带好团队;明确定位,以特促优,持之以恒;开源节流,巧干实干,增强实效。相信畜牧学科再经过5-10年建设,定能使整体实力和水平跻身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吴德:我认为畜牧学科最需要突破的难点:一是学科内部研究方向、队伍构建上不均衡问题。有些方向强,有些方向弱,比如动物营养方面,宠物营养、反刍动物的营养方面都是我们比较弱的。下一步要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提升整体实力。针对人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方面做好学科内部调整,另一方面会加大引进力度,根据需求引进拔尖人才,弥补不均衡性。二是学科和行业紧密结合程度不够的问题,有些人员还是关门研究,这需要管理层从管理机制、体制上进行引导,调动人员的科研主动性和社会服务积极性。

  李学伟:我认为在推进学校畜牧学学科一流建设发展中,需要突破的最主要的难点是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需要投入,条件和时间。学院会竭尽全力,但是学校是关键,不能搞平均主义,必须旗帜鲜明加大投入,提供条件,保证时间,加速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在畜牧学科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最值得传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在今天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阶段,我们最需要特别发扬“川农大精神”的哪些精神特质?

  嘉宾观点:川农大精神是老一辈留下的宝贵财富,新的发展时期对“川农大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但“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实质没有变,推进“双一流”建设需要发扬“川农大精神”,特别要发扬艰苦奋斗和团结拼搏的精神。

  朱庆:畜牧学科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也经历了风雨坎坷,发展到今天实属不易,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牺牲,尤其是在学科处于极度低迷、十分困难的发展时期,能够走出低谷而勃发生机,靠的是一种坚定执着的信念、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种优良传统的传承,也是“川农大精神”的真实写照。在新的发展时期对“川农大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但“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实质没有变,尤其需要年轻一代认真去领会、去实践、去传承,只要精神永存,就能支撑我们的事业的发展,就能创造学校发展的新的辉煌,就能实现一流学科的宏伟建设目标,这是我们川农人制胜的法宝。

  吴德: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发扬爱校爱岗敬业的精神。当前学校通过“双支计划”等政策,在机制体制的构建上有利于学科发展,但是客观地讲,学科有的人员还存在懈怠的心理,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理顺个人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关系。其实,学科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个人发展是学科发展的动力,只要每一个人都热爱学校、热爱岗位,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主动投入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等工作,就一定能把“双一流”建设落到实处。

  李学伟:推进“双一流”建设最需要发扬“川农大精神”: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特别要发扬艰苦奋斗和团结拼搏的精神。总的来讲川农大钱少,必须花在刀刃上。现今社会单打独斗成功的概率低,必须依靠团队作战,利用所有社会资源,才能取得巨大成功。

  李明洲:我校畜牧学科具有浓厚的历史积淀,老一辈学科奠基人和带头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必须要传承和发扬的。在强调提高博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加强硕士研究生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大学科发展历史与文化传承的教育,真正培养出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国际视野和创业潜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

  记者手记:畜牧学科作为我校老牌学科,历史悠久,优势明显,建设成效有目共睹。然而,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畜牧学科也并不是可以高枕无忧,和世界一流水平相比,差距也是有目共睹的。任何懈怠情绪和原地踏步心态都将导致学科在“双一流”建设中前功尽弃。要推动畜牧学科再上一个新台阶,更需要有追求卓越的锐气、团结协作的和气、攻坚克难的勇气,而这些,正是“川农大精神”的内涵实质。在新的阶段,继续弘扬和传承“川农大精神”,意义重大。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优秀教师标兵】李仕贵:用科技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优秀教师标兵
  • 【优秀教师标兵】冯琳: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优秀教师标兵
  • 【优秀教师标兵】王西瑶:言传身教助振兴,走出“薯”光之路
    【优秀教师标兵
  • 《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为我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四川省科学技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