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剑今试锋 百尺竿头立新功

2019-07-18 07:22:17作者:张俊贤 来源:宣传统战部 点击数:

  

7月16日,省部共建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这意味着学校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上迈出了具有跨越意义的一步。

这一刻,川农人期盼多年。诚如党委书记庄天慧所说,创建国重实验室是川农大人多年梦寐以求的头等大事,学校也一直把创建国重实验室列为头号工程来抓。

十年磨剑

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缺乏一直是学校的心头之憾,也是学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一道壁垒。

2008年以来,学校下定决心,全力以赴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按照准确定位、凝练方向、突出特色、提升水平、注重开放的基本思路,在“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西南作物种质资源与利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以及“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4个平台基础上,整合与作物学科相关的农学院、水稻研究所、小麦研究所、玉米研究所1院3所以及国家重点学科、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省部级创新团队等资源,举全校之力建设实验室。

11年来,实验室的名称几经变化,“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育种”、“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创新与利用”、“作物抗病遗传与病害防控”……名称变化的过程,正折射出学校找准定位、凝练方向的不懈努力。经反复咨询专家和研讨论证,2018年8月,学校召开了以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农科院原院长李家洋院士为组长,康振生院士为副组长的专家咨询会,最终确定实验室名称为“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下设作物优异基因资源发掘、作物与有害生物互作、作物环境响应与生理、作物种质创新与品种设计等4个方向。

厚积薄发

作物学是学校的老牌学科,积淀深厚,优势突出,在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利用上均有建树。

上世纪60年代,中国再生稻资源研究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杨开渠教授、我国利用种质资源开展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奠基者之一杨允奎教授等作为带头人,对水稻和玉米等作物资源就开展了大量研究。随后,颜济教授,周开达院士、荣廷昭院士等带领团队,对小麦、水稻、玉米等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性收集、鉴定、评价和应用,为作物育种改良,保障西南乃至全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几代人薪火相传,学校在资源创新利用上不断取得佳绩,主持获国家奖9项,关键基因深度发掘的研究成果相继登上Science、Cell等顶级学术期刊,近5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57项。在人才培养上成效显著,全国作物学方面仅15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我校就有5篇,占三分之一。这些都构成实验室坚实的基础。

使命担当

实验室确定的研究方向不仅是对学校作物研究历史积淀的梳理,更是聚焦区域农业作物现实发展需要的担当。

“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要求。四川是西南和西北地区唯一的粮食主产区,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四川高温、多湿、寡日照的气候特点导致不耐密植、病虫害种类多且危害面积大,这些对粮食生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如何利用适应西南生态环境的作物基因资源让作物品质更优?如何确立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策略,构建综合治理体系,有效防控病虫害?如何更加有效利用已有资源,实现从资源保存到基因专利保护,提升作物基因发掘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正是着眼这些问题,发出挑战,要为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保障西南粮食供给、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贡献川农力量。

全面发力

作为西南地区申报的第一个作物学学科、第一个农业领域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从创建以来就得到了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凝聚着校内外众多人的心血。

科技部领导多次听取实验室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并对实验室建设发展作了十分重要的指导,5月9日,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来川出席部省会商会议,实验室创建工作专门列入会商议题。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4月28日到学校调研时,对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情况也十分关切。省科技厅将创建工作作为重大专项工作来抓,在组织推进、经费投入、统筹协调、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专项支持。省、市、区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学校也全面发力,从各方面积极推动实验室筹建。

——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学校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主任,分管副校长为副主任,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实验室管理委员会;成立了以李家洋院士为主任,万建民院士和学校校长郑有良为副主任,国内知名专家为成员的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组建了正处级建制的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筹),配备了以国家杰青、万人计划人选陈学伟为主任的实验室领导班子;制定与完善了11项实验室规章制度。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涉及实验室筹建工作的人、财、物等方面,学校予以全力支持和全面保障。将第二教学楼(作物楼)共1.96万m2整体划归实验室使用和管理,新投入3500余万元,用于购置大型精密仪器,改造升级实验室公共平台。

——壮大优化学术队伍。优化遴选了首批进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48名,组建起一支学术造诣较高、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凝聚力强和相对稳定的研究队伍。

而学校里为了实验室辛苦付出的人太多太多,秉承“川农大精神”,从校领导到每一个普通科研人员、工作人员都在为之而不懈努力。在专家论证会上出现了这样一幕:校长郑有良站起身,朝陈学伟深深地鞠了一躬,特别感谢他为实验室的付出。原来,当天凌晨,陈学伟的母亲不幸去世,但是他强忍悲痛,出席了专家论证会并高质量完成了实验室建设汇报。“这就是川农大人,这就是川农大精神!”郑有良说。

未来可期

“数十年的沉淀,整十年的创建,一年多的筹建,终于等到!今后五年的首期建设,若干五年的长期建设任务更艰巨!该按拟定的方案认真实施我们自己的973、863计划了。”实验室执行主任黄玉碧已经开始谋划未来。

据实验室主任陈学伟介绍,实验室将以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为导向,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力争将本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作物重大理论创新平台、关键技术突破平台、拔尖人才聚集平台,使之成为服务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一方面,将针对限制西南粮食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优异种质资源发掘和相关重要机理研究,产出一批重要原创性理论研究成果,为突破西南粮食安全生产的瓶颈提供强大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将聚焦西南粮食安全生产的重大需求,开展作物突破性新品种的培育以及应用推广新技术的研发,产出一批重要应用成果,为西南农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百尺竿头,再创佳绩,未来可期。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大学科技园二期暨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开工
    大学科技园二期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