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7日上午,西昌市大兴乡,蓝天白云下,阳光洒在金黄的麦田上,微风轻送一阵阵麦香扑鼻而来。这里是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生理生态与栽培团队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云贵高原小麦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模式集成示范”西昌示范区小麦示范田。

测产现场
当天,四川农业大学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西昌学院等省内外专家组成专家组,对这片示范田进行现场考察并测产。

测产现场
专家组考察了示范田小麦田间长势,并随机选了“蜀麦1963”“蜀麦830”等四块代表性田块进行实收,经过测定面积、收割、人工除杂、测含水量、称重等测产标准流程,得出了最终数据:4个田块总面积11.01亩,平均亩产量为640.9公斤;其中最高一个田块亩产为698.9公斤,面积3.45亩。
“我们地区冻害和干热风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很大,这次川农大在这里示范推广智能精量播种,优选良种,化控抗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这些影响,小麦的产量提升了很多。”凉山州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达祥欣喜地说。
最高亩产698.9公斤,团队半年多的辛勤守护,终于丰收了。四川农业大学小麦栽培专家樊高琼向记者表示:“西昌地区的光热资源丰富,我们团队通过引进新品种、因地制宜创新高产栽培技术,并借助智能精量播种机实现足苗匀播,最终推动这次高产。”
对于大面积推广,樊高琼充满信心:“目前该片区产量较低,光热资源还有很大的利用空间。我们团队将继续针对生产问题开展关键技术创新,推动良种良法良机融合,实现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可复制可推广。通过项目的示范和带动,大幅提高该区域小麦产量水平,同时向云贵高原辐射推广,实实在在地促进区域增粮、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