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新春走基层丨丹参盖上了“科技被” 中江种植大户现代农业玩得“潮”

2023-02-02 14:56:20作者: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 来源:资源学院 点击数:

  

春回大地,蜀乡农事生产又拉开了序幕。记者在中江县辑庆镇走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当地部分种植大户敢闯敢干,纷纷运用现代农业“黑科技”和设施发展中药材和水果产业,不仅自己尝到了甜头,也起到了良好的带头示范。

春节刚过,恰逢中江县丹参采挖和播种的最后时节,当地中药现代产业园区一片忙碌。

2月1日一早,中江佳裕丰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基地内,一台收获机在丹参地里来回奔跑,旋出一垄垄鲜红的丹参,所经之处,泥土里多出了不少含有秸秆的薄薄碎块。原来,这些秸秆碎块在破碎前就其实是“张”膜,叫做生物基质膜,用来种丹参别有妙用。

“我种丹参原来采用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和除草,每遇夏季高温湿热天气,薄膜内的水分难以蒸发出来,造成丹参根际土壤湿度过大,常引起丹参根腐病发生,而且,塑料薄膜难以降解和回收。”2020年以来,中江佳裕丰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邱荣亮采用了川农大与企业共同研发的生物基质膜技术替代塑料薄膜。结果发现,生物基质膜不但具有很好的防治杂草生长效果,透气性也很好,可减少病害发生,收获的丹参更为红亮、个头更为粗壮。“我的丹参地估计每亩增产30%-40%,每公斤丹参干品价格比采用塑料薄膜种植的高出1元钱,效益好!”邱荣亮认为,更关键的是生物基质膜可以降解,1亩生物基质膜大约相当于有600公斤秸秆还田,这就相当于增施了有机肥,减少了化肥投入,可降低丹参种植的综合成本。

“生物基质膜技术覆盖种植丹参,目前在我县主要是由1个专业合作社和几个大户在试验示范种植。”中江县辑庆镇乡村振兴办高级农艺师张以锋说,“只要保证90%以上的出苗率,这一技术的增产效果明显,同时,丹参的特级货、一级货更多。不过,应用生物基质膜种植丹参,初期投入也不低,若能逐步降低生产成本,将更容易推广。”

据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党委书记陈强介绍,示范项目充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玉米、小麦等秸秆加工成新型生物质地膜,替代塑料地膜种植丹参,既可实现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循环利用,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在夏季高温季节可降低丹参根际土壤温度5-7摄氏度,促进了丹参根系生长,有效提高了产量。

中江县土肥站站长黄科程表示,下一步,中江县拟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组织大户和专合社参观学习,推动生物基质膜在中江县丹参产业中的应用,为打造中江县高水平现代农业园区助力。

新闻链接:https://cbgc.scol.com.cn/news/3974272?from=iosapp&app_id=cbgc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教思广论】建城学院开展无人机航测应用技术培训
    【教思广论】建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