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九成毕业生扎根畜牧业,“新畜科”人才培养川农大这样做

2022-10-23 19:08:53作者:杜铠兵 来源:动科学院 点击数:

  

身着白大褂或者西服,穿梭在实验室和现代化猪场之间——与大家通常想象的生猪养殖场景不同,这才是四川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博士生杨喜堤每天的工作日常。

“一个毕业生常常要被几个用人单位抢!”又是一年就业季,四川农业大学原副校长陈代文教授10月18日告诉记者,该校动物科技学院的毕业生十分“抢手”。“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新畜科’人才为目标,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产教融合的‘四五五川农模式’。”

因热爱走进“动物世界”,如何将热爱留在田野

顾成琳成长在浙江一个城市家庭,是动物科学专业20级本科生。从小就喜欢看《动物世界》的她凭着对小动物的热爱,不远千里来到四川求学。

“今年暑假,我跟随实践团队去凉山州雷波县为村民们指导肉牛养殖技术,看到乡亲们采纳我们的建议,我感到很有成就感。”虽然畜牧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行业,但她理想坚定:“我发现目前行业在育种方面还比较欠缺,希望将来自己能培育出一个畜禽品种。”

顾成琳在雷波为农户讲解养殖技术。受访者供图

面对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如何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并愿意扎根基层的青年人才?

“学生要爱畜牧,才能干畜牧兴畜牧。”该院原副院长王继文教授介绍,为了培养出 “厚德笃行、知行合一”的新畜科人才,学院创建了以健全心系畜牧的产教融合育德体系为主的四大思政工程,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农业,坚定理想信念。

“若有机会我还想回母校‘充充电’。”该系12级学生益西索朗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县,成为了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工作的一名助理畜牧师。“作为一名川农人,更要好好地服务于基层农牧业工作。”

益西索朗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

据统计,2008年至今,该院动物科学专业已培养出3000多名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其中2800余名学生选择在畜牧相关领域深造或就业。目前,近30%的毕业生现已成为畜牧行业领导、知名专家、企业家或技术骨干。

新人也能挑大梁,迅速成长为企业骨干

去年,刚刚毕业工作3个月,廖容就遇到了一个“坎”。新开场不久的德康永宁猪场正式投产,分娩舍迎来了一次大分娩。由于缺少成熟的技术员,廖容只能硬着头皮上,她格外专业的做法却帮助猪场顺利度过分娩难关,也让带她的导师分外吃惊。

在学校就读时,廖容便是“德康菁英班”的成员。据她介绍,企业经常会有老师到学校授课,在校期间廖容已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岗位有了不少了解。热爱学习的她不仅对新工作很快上手,仅仅工作半年后,廖容就成长为二线分娩舍的负责人。

“课本上的知识要远远落后于产业发展,必须想办法打破教学和产业的壁垒。”动物科学系李亮教授告诉记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科研创新的机会,还带领学生面向市场开展调研和技术推广,同时与外部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训实践平台。

企业对学生开展培训。

而在校园外,师生已然扮演上了新的角色。在另外一家合作企业特驱农牧,该院虞洁教授在这里担任研发部部长,王立志教授担任技术部反刍技术线路负责人,通过创新产教联合攻关模式,一系列科研成果得以落地。“特驱反刍饲料实现了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蜕变,销量连续两年实现了翻番。”王立志说道。

创新产教融合“川农模式”,科教助力乡村振兴

“没搞多久就‘不来气’了。”陈代文告诉记者,其实在十余年的产教融合摸索实践中,并不是一帆风顺。

早在2000年前后,意识到教育和产业脱节严重后的动物科技学院便开始尝试打通高校与企业之间的链接,但企业不愿共享资源、教师没有明确的服务模式、学生缺乏积极性等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院企合作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僵局。

“关键是找到利益联结机制!”于是在2008年,学院开始产教融合模式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形成了校企联合育人的运行机制,通过人才标准互认、师资队伍互补、资源平台互用、质量监控互管、发展成就互享的创新模式,一方面为用人单位缩短了新进人才培养周期,提升企业科技水平,另一方面把社会资源引入高校,丰富了教育资源。

学生进入企业实训。

经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创新建立的以四大思政工程、五大教学改革和五互链接制度为核心的产教融合模式,被称为“四五五川农模式”。

“以与学院深度合作的新希望、德康、特驱农牧、铁骑力士4家企业为例,总产值从2017年的87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694亿元,翻了近3倍。”据学院党委书记付瑞琼介绍,该模式成果合作企业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产教融合模式产生强烈反响,已在100余家企业推广应用。

如今,一批又一批新畜科人才顺势成长起来。“现在我们的这个技术在全国甚至全球都是很有自信的,希望能在我们国家建设农业强国进程中发光发热。”在人工智能技术和育种技术逐步得到突破的基础上,杨喜堤又搭建专业团队返乡投资,建设了昆洲未来智能原种猪场项目,预计每年可以间接为社会创造10个亿以上的价值。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大学科技园二期暨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开工
    大学科技园二期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