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聚焦成渝圈企业碳交易,川农学子组织线上调研

2022-08-25 16:05:10作者:通讯员 王怡丹 来源:经济学院 点击数:

  

为响应“十四五”规划与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从完善碳市场交易机制的角度以促进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的学子自行组建5人科研小组且不断尝试摸索研究,并成立了15人的调研团队,于2022年7月至8月期间,通过多种渠道联系企业人员,对超过100家成渝地区控排企业发放调查问卷,最终成功收回53份问卷样本,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项目推进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调查相关背景,丰富调研理论

据了解,绿色经济发展在当前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成渝地区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正在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在“双碳”背景下推动成渝地区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据此,小组将以成渝地区的碳交易市场为研究着点,并引入“市场导向”和“环境不确定性”作为研究变量,旨在推动控排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成渝地区绿色经济协同发展。同时,小组成员集体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领域文献,并根据指导老师建议,为设想的理论进行补缺和完善,为后续调研和数据分析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理论铺垫。

设计调查问卷,寻访调查对象

经过充分的理论准备,小组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去设计一份完备的调查问卷。即使对碳交易市场有过相当程度的了解,但作为学生的我们,却对处在市场中的各类企业一无所知——企业进行碳交易存在什么动机?哪些因素会影响企业进行创新?市场如何变动会影响企业对碳交易的选择?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只要变动其一处,企业们就会如同潜伏已久的猛兽扑涌而来,将这因变动而生的机遇给分食干净。而这背后,必定延伸了万千种理由促使着他们必须去这样做。种种因由像是被一张巨大的网遮掩住,资历浅薄的我们就是那胡乱冲撞的小鸟,不敢妄自揣度“企业”这庞然大物最真实的动机,只能试图从这张编制精密的网的缝隙中揣摩一二。

图形用户界面, 应用程序, Word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为成员线上讨论设计调查问卷。 中华网通讯员 贺静怡 摄

小组讨论到中期,每一个问题都需经过长久的思考。与一开始源源不断的讨论声不同,取而代之的是,每隔一个问题都会有漫长的沉默。每个人都在思考,每个人都在苦恼。隔着电脑屏幕,能够听见从电脑另一端传来的声音——笔在纸上时不时书写的沙沙声,查找资料时敲打键盘的咔咔声,沉闷低落的叹息声,思考着自言自语的喃喃声……“因为是学生,所以我们有志向研究于此,但也正因为是学生,我们的思维局限于此。”队长向启琦慨叹道。

经过几天不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问卷的设计。于是,团队在成渝地区范围内,根据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选取了成都平原经济区、重庆主城区、重庆主城新区三个经济区作为调查区域,在每个调研地进行随机抽样,最后得到一份总量过百的控排企业名单,并平均地分配给各个小组成员,在之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小组成员将利用邮件、短信、电话、亲人介绍等方式与相关企业人员取得联系。受疫情防控和高温环境的影响,调研工作选择通过线上来进行。

图形用户界面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为团队成员邮箱联系企业进行问卷填写。中华网通讯员 苏欣 摄

在调研期间,运用邮件短信联系企业的方式从结果来看并不理想,因此多采用电话问访的方式进行联系。而这种方式虽然效率有所提高,但也有其难处,经常会有拨打不通、请求被拒的情况。有小组成员无奈地说:“有一些企业听到是学生团队就会敷衍地挂断,更多的企业则是礼貌拒绝,于是我们不得不去联系更多的企业。”此后再根据家人朋友建议,逐步调整询问话术和语气,在后续不断地交流中积攒了一些与社会人士沟通的经验和教训,丰富了对于社会的见闻和知识,这也是此次调研活动中成员们的共同收获。“一开始打电话总被拒绝,原是我自己也不懂得变通,话语过于死板。学会沟通果然是一门艺术。”成员王怡丹如此反思道。

总结回收问卷,初步数据分析

截至8月10日,成员们收回有效问卷总计53份。根据数据显示,约82%的企业其发放配额与履约清缴量之间存在盈余,其中60%的企业碳交易较为活跃,但约有43%的企业绿色创新投入程度不足,32%的企业对绿色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

图表, 条形图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投入调查结果。中华网通讯员 向启琦 供图

图表, 条形图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为2021自然年配额发放量与履约清缴量的差距范围调查结果。中华网通讯员 向启琦 供图

小组成员认为,大部分企业虽然对于碳交易和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重视,但从大体看来尤其是绿色创新方面依旧不足,研究如何通过推动绿色创新以促进碳市场活跃,依旧存在很重要的意义。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成员们并没有因为是线上工作而有所懈怠,反而更加积极活跃,在与企业人员沟通的过程中不断增进自己的见识和能力,最终收获了一段宝贵的经历。而我们做这些,也仅仅是因为希望能够为国家的“双碳”事业献上一份绵薄之力。今后,我们依然会继续深入地研究下去,不仅为企业的发展,为经济的繁荣,更为了期待着和大家一起共同见证一个更加澄澈的蓝天!

新闻链接:https://hubei.china.com/wenlv/2022/0823/299966275.shtml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优秀标兵】何强:从“数据侠”到“土专家”的追梦之旅
    【优秀标兵】何
  • 【教思广论】建城学院开展无人机航测应用技术培训
    【教思广论】建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