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搭建种业创新交流平台,推动优质品种研发与成果转化,11月15日,水稻研究所第六届优质稻米品鉴活动暨作物学科品种推介会在成都校区大学科技园举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发展处处长沈丽、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伟、四川省种子站站长马晖、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乔善宝、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周华强等主管部门领导,学校党委书记刘登才、科技管理处处长田孟良、作物学科相关院所负责人出席活动。来自省内外种业、米业、种植大户及生物科技企业的专家代表担任专业评委,水稻所教职工与研究生代表组成大众评审团,共同对11个水稻品种进行品鉴评分。活动由水稻研究所党委书记庄萍萍主持。

刘登才在开幕致辞中,向长期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政府与企业界代表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良种是粮食安全的基石;本次品鉴会不仅是一场品种的较量,更是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希望通过此类活动,进一步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共同选育出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突破性品种,将科研论文写在巴蜀大地上,扎实推进“优品种、提品质、塑品牌”的发展目标,为天府粮仓建设注入更多科技动能。
品鉴环节中,专业评委依据《优质稻米品种评选方法》,从外观品质、蒸煮品质与食味特性等多维度对参评品种进行盲评,流程严谨规范;大众评委则根据现场品尝体验投票。经综合评定,品种“惠和优512”因米粒饱满、香气浓郁、口感软糯等优异表现荣获一等奖;“丝香优12”“梦香优69香”获二等奖;“品香优213”“玉晶香优91”“梦香优253”获三等奖;“丝香优12”“广香优213”“玉晶香优91”则赢得最佳人气奖。

展示区内,各类功能稻的初加工与深加工产品,以及玉米、小麦、油菜等作物优良品种琳琅满目,吸引众多评委嘉宾与师生驻足品鉴,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作物学科“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的创新成果。
在政校企科技创新座谈环节,所长钦鹏系统介绍了水稻研究所的发展历程、科研进展、平台建设与获奖情况,并就作物学科相关品种作重点推介。随后举行了成果转让签约与奖助学金捐赠仪式。8项成果与企业达成品种转让合作,多家爱心企业捐资设立奖助学金,专项支持水稻育种科研与人才培养工作。

与会企业家代表围绕优质稻米产业链构建、科研成果转化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通过此次活动,对川农大作物学科的深厚积淀与产业贡献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期待未来在品种选育、人才培养与技术推广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创更大社会价值。
沈丽、马晖、周华强等省市主管部门领导在发言中指出,本次活动不仅是科研成果的集中展示,更为政校企合作搭建了高效平台,对推动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他们希望科研单位与企业携手共建“育繁推”一体化创新联合体,共同提升天府良种的研发与推广能力,为“川种振兴”注入新动力。
钦鹏表示,研究所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政校企协同创新,加强优质水稻育种科研攻关,推动更多优良品种落地应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