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华中农业大学匡汉晖教授做客园艺博学讲坛

2023-07-28 09:41:35作者:黄志 审稿:孙勃 来源:园艺学院 点击数:

  

7月26日,园艺博学讲坛总111期、2023年第7期专场报告在成都校区园艺学院7教509会议室开讲。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匡汉晖教授受邀担任主讲人。来自我校园艺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等多个学院的师生聆听了报告。园艺学院副院长孙勃教授主持报告会。

匡汉晖教授以“莴苣重要性状的遗传分析”为题展开报告。匡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莴苣的分类及起源驯化过程,对结球这一驯化性状的遗传与分子机理进行了详细阐述,以结球的基因定位工作系统讲授了遗传分析方法,介绍了调控叶球形成的关键基因LsSAW1LsKN1的作用机制与互作关系,创新性地提出了转座子基因在叶球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此外,他对莴笋膨大肉质茎、生菜叶片颜色、耐高温抽薹开花等性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介绍。匡汉晖教授针对师生提出的关于结球对蔬菜的意义、群体构建等问题进行了回答并进行互动探讨。报告会后,匡汉晖教授还与园艺学院蔬菜学系教师进行了座谈,就未来科研合作展开了深入交流。

报告人介绍:

匡汉晖,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1998年在美国佐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获博士学位;1998-2007年分别在以色列海法大学(University of Haifa)、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和伯克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从事蔬菜抗病研究工作。近年以莴苣(包括生菜和莴笋)为研究对象,开展莴苣的驯化,莴苣野生资源优良基因的挖掘;莴苣叶球、膨大肉质茎、花期、耐热等重要性状的遗传和分子调控机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子设计育种、基因编辑、从头驯化、杂交育种等方法培育新的莴苣品种,并探索莴苣杂种优势利用方法。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主流期刊Plant Cell、PNAS、Plant Physiology、Plant Journal、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等发表SCI学术论文40余篇。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极寒高温都不怕!理学院团队研发新型有机凝胶,攻克极端环境材料失效难题
    极寒高温都不怕
  • 第四十三届校运会开幕
    第四十三届校运
  • 我校科研人员揭示调控玉米干旱应答和籽粒发育新机制
    我校科研人员揭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