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大精神征文】烙印在骨血里的爱国敬业精神

2020-08-28 16:22:25作者:张宏霞、代宇纯 审稿:江英飒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数:

  

四川农业大学,在救亡图强的时代中诞生,百年风雨兼程、不断壮大,凝练出“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川农人砥砺奋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致力于国家建设发展,尤其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时代新人。爱国敬业作为川农大精神的底色与核心,更是成为烙印在每一位川农人骨血里的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坚守信仰——实干兴邦

川农人把爱国作为最崇高的信仰,以生命影响生命的理念代代相传,时刻不忘实干兴邦。他们将兴国理想埋进土壤,毅然决然投身农业;将敬业精神薪火相传,烙印心中铭记不忘。

在川农大,只要提起学校的发展,人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三杨”——杨开渠、杨允奎、杨凤。他们被誉为川农大的“镇山之宝”,也只有用这个“镇”字才能充分彰显他们在川农人心目中至高的地位。当年的他们抱着“救国、报国、兴国”的信念选择了农业,舍弃了优渥的国外条件回到苦难深重、又穷又落后的祖国,并且把一生献给了祖国农业建设发展和人才培育事业。

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唤起一往无前的勇气。在抗战期间,杨开渠、杨允奎治学不忘救国,在抗战中坚持办学和发展农垦事业。功夫不负有心人,以他们为代表的川农人助力四川以一省之力为全国贡献了三分之一的粮赋,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杨凤即使在文革期间遭受不公正对待,却依然任劳任怨,甚至冒着政治风险主张科学养猪。实干兴邦的信念始终深藏在他们心中,三位先贤,用他们的一生诠释了“科教为国、生命不息、事业不止”的精神。

师从杨开渠教授的周开达院士,被誉为“西南杂交水稻之父”,作为川农大的第一位院士,也是四川第一位农业院士,他用毕生精力专注于农业教育和杂交水稻研究事业上,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心中信念,书写出“一生只做两件事:育种和育人!”的人生传奇,并将爱国敬业精神的“接力棒”牢牢传到后辈手中。就是这样一位为中国水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先驱,一生无欲无求,却有着一份最朴素的愿望:通过高效节本种植杂交稻,让农民用上价格与常规稻种一样低廉的杂交稻种,提高他们的收入。这份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最深沉的爱,始终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川农人。

水稻研究青年一代专家陈学伟是周开达院士的学生之一,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小个子”男生,没有被中专落榜、高考被第一志愿学校拒绝这样“不公对待”击倒,怀着深深的感激与感恩之情走进川农。家住农村的他天然对水稻研究有种敬意,带着这份敬意以及对母校、恩师的感情,他义无反顾地投入教学科研之中,在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成为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项目科学家之后,他选择回到祖国、回到母校做一名奋斗在农业科学研究事业一线的普通一员,不断创造出新的科学成就。

对于川农人而言,回校就等同于回家,这样的感受对于从英国剑桥回归的杨明耀教授来说更加深刻。就像诸多国外的川农人一样,他时刻关注母校的发展,透过新闻的字里行间感受着母校悄然形成的强大气场,就像是一股强大的吸力一般,在接到学校抛来的橄榄枝后,他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回校工作的决定。2012年,在杨明耀与学校签署工作协议后,有记者把他在川农和在剑桥的待遇进行对比,他笑着轻缓地介绍:“中国和英国的收入有区别很正常,收入上的损失我并不在乎,我是真心想为母校做点贡献。”他不重报酬,只要求基本工作保障;他不觉不便,只需要有食堂吃饭。像这样的不怕吃苦、踏实肯干的形象也逐渐成了川农人的“标签”……祖国就像一块吸铁石,母校就像自己的家,家里有他们矢志不渝的事业,多年来,远赴他国留学的学子们,无论身处何处,内心对祖国、对学校的归属感越来越强烈,“回家”成为川农人爱国敬业最简捷而又最朴实的路。

像他们这样的人,在川农大历史上还有很多很多,革命烈士江姐、现代土壤农化奠基人彭家元、荣廷昭院士以及那些出国留学却愿意放弃优厚条件回到祖国、回到学校的现代农业事业建设者们,他们从来不嫌弃自己的祖国“穷”、不嫌弃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土”,为了祖国、为了这份事业可以放弃许多许多,甚至是生命。

溯源追本——爱国敬业

从这些川农人身上,我们能感受和体会到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爱国敬业,这是川农人共同拥有的高贵的品质,正是这样的爱国敬业精神指引着一代代川农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不断奋斗、矢志拼搏、求实创新,经过百余年的砥砺奋斗,逐渐形成了川农人引以为傲的以“爱国敬业”为核心的川农大精神——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约束大学师生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与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她是大学自身拥有的精神财富。川农大精神作为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师生文化传承创新重要的精神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明确提出人文素质教育的精神内核就是继承和弘扬川农大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心系“三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爱国敬业”为核,以“艰苦奋斗”为劲,以“团结拼搏”为方,以“求实创新”为引,川农大精神默默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川农人,感召师生成为心系“三农”的新时代接班人。

爱国敬业作为川农大精神的底色与核心,是精神的源动力。“终生不忘报国志,矢志追求勤科研”,这是川农人最为真挚的爱国爱校之情,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川农大人把拳拳爱国之心、殷殷报国之情化作忠诚教育、热爱学校、献身农业的实际行动,才铸造了川农大今日的辉煌。114年来,川农人始终在为国立校、为国育才的道路上鼓足劲向前奔跑。

如果向这群爱国志士发问,为什么这般义无反顾?他们会回答,“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永动之源——薪火传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川农人已经坚持奋斗了百年,成就斐然却也任重道远。一代人成一代功,一代人做一代事。这一代人实现不了的目标,就留给下一代去完成,正是代代川农人的不懈努力,才使得川农大精神的火炬始终高扬并薪火相传,汇聚出服务国家建设事业的强大的川农大力量。

扎根基层是许多川农人就业的第一选择。杨媚是川农大本科2009届的校友,毕业后她选择投身基层,成为了一名村干部,担任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经济发展办副主任、双流村党总支书记的杨媚,活用在校的所思所学,将双流村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村、小康村、文明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万元,集体经济收益从0元增加到每年20万元,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到村里种起了蔬菜;2018年双流村更是获得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荣誉称号、2019年仅遴选10名的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

就算是一名在读生,也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张舒凤是川农大本科2013届的校友。2011年8月,还是一名大学生的她,通过网络发起成立了藏区基层青年志愿者团体“冈拉梅朵藏区公益事业发展协会”,并持续致力于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条件。在7年时间里,成功组织和实施100多项公益活动,4年以上常态化运作公益项目2项,共通过网络渠道整合600万余元物资、服务贫困群众6500余人。张舒凤不仅实现了个人的公益梦想,还通过网络鼓励带动了更多藏区青年关注和参与社会公益,张舒凤的大爱精神感动了无数人,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献身公益的藏区之花”,她也在2014年度入选“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18年获评“中国青年好网民”、四川省百名优秀志愿者,她所负责的公益组织也在2016年被省脱贫攻坚办等部门评选为四川省“十大扶贫爱心组织”。

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川农人也从未停下为社会作贡献的脚步。孟杰是川农大硕士2014届的校友,作为四川省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他的视野不仅仅局限在他的本职工作,在从事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研发、生产、销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同时,他仍心系群众,在防疫期间,更是通过他的智慧才干落实了为上百万人次群众煎煮配送防疫汤的方案,他主持实施四川首家“智能药房”工程,目前已连通包括四川省中医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50余家大型医疗机构的信息数据链,日均服务患者上千人次,对疫情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类似这样的经历在他的身上不胜枚举,他还作为基地负责人,在苍溪、金口河、泸定等贫困山区及平昌、通江等革命老区,以“定制药园”模式,建立川牛膝、丹参、瓜蒌等川产道地药材基地共计3万余亩,直接带动162户精准贫困户参与种植,2019年,实现人均增收3300元的目标。

近年来,川农大不断涌现出一大批走在创新创业潮头的优秀学子。硕士2018届校友唐杰就是其中一员,他关注国家大事,致力于国家生态保护事业,成功创办并担任四川中土检测检验有限公司总经理,带领大学生创业团队,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耕地质量提升、环境监测等方面开展技术服务;在校期间,他的创业事迹便被成都商报报道,2018年9月,他带领公司取得了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2019年10月被评为成都市“十佳返乡创业大学生”。在他的心目中,通过自己的学识才干造福社会和人民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自豪的事情……

“川农人”,一个特殊的名字,在国家农业建设发展中、在祖国每一块土地上、在社会各行各业中都在发光发热的名字,因为在川农人的骨血里烙印着爱国敬业的崇高品质,这是百年川农的历史传承与文化灵魂,我们应该牢固树立爱国敬业精神,立远大鸿鹄志,让“川农大精神”在神州大地绽放更加夺目之光。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学校2024年度党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召开
    学校2024年度党
  • 学校2024年度党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召开
    学校2024年度党
  • 【优秀学生标兵】吴娜:“笨鸟”的华丽蜕变
    【优秀学生标兵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