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管理,我校14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低风险地区的城乡村舍,围绕“青春战疫体验”展开了多角度的调研活动,队员们走出“小家”,奉献“大家”,充分展现出川农学子的青春担当。
深入基层 感悟团结战疫力量
艺术与传媒学院的“众拾青年”团队在全国高校及队员所在地周边社区分别开展了线上线下调研,深入了解青年抗疫故事、挖掘青年抗疫精神、找寻抗疫青年典范。团队成员分类整理出两百余名青年的抗疫故事,把在特殊时期涌现的无私奉献、责任担当的青年品质再宣传、再弘扬。
来自学生金融投资协会的“基层战‘疫’调研团”通过采访卫生院的主要负责人和当地居民,了解到在疫情期间医护人员所做的巨大贡献,在调研中切实体悟基层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和志愿者们的奉献精神,明确了解基层动员机制对科学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作用。
来自信息工程学院的“疫起行,汇真情”团队结合疫情防控开展了“疫”线观察、志愿服务、感悟成长、数据可视化等实践活动,从线上调研到线下实践,从挖掘战疫先进人物事迹到结合专业搭建疫情信息数据平台,团队在实践中体悟国家应急处突的中展现制度优势,更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应用能力。
社联学生英语协会“青春战疫·志愿同行”团队围绕疫情中青少年的责任与使命、抗疫中的先进人物事迹展开调研,了解疫情下青少年参与抗疫防疫志愿服务情况,记录志愿者感人故事,在实践中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来自学生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的“防‘疫’行团队”积极发扬“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川农大精神,以个人为单位前往不同的社区,深入采访身边的医生、村干部、社区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学习他们面对疫情考验迎难而上、义不容辞的精神。
多维调研 体悟后疫情时代变化
理学院“青春抗疫小队”探索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的调研联动机制,线上就调研对象疫情期间心理状况、预防措施的掌握情况、对防疫政策了解程度等方面展开问卷调查;线下走上街头观察当地社区街道、商场广场的防疫状况及居民生活情况,采访普通民众在疫情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深入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复工复产复学情况。
来自资源学院的“任性观察团”在成都三个主城区各选取20个社区,对新冠易疫情下韧性社区建设情况展开调研,从空间、设施、环境、社区治理等方面评估社区抵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疫情防控下韧性社区建设及规划提出建议。
法学院“语宛天河”团队以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司法审判为切入点,通过线上采访相关领域专家,线下实地走访郫都区互联网法庭等多个法院,以期系统了解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司法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挑战与问题,探索互联网司法审判新模式。
人文学院“‘疫’起就业”团队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通过电话访谈、走访调研的形式,面向学校63个专业的毕业生和就业单位展开调研,了解疫情期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此外,资源学院“抗疫青春,心系三农”团队来到高庙镇旱地湾村,就当地疫情期间扶贫工作进行了寻访和调研,了解当地扶贫模式和成效,团队还根据调研结果针对畅通扶贫信息渠道、疫情期间“返贫”现象等问题也提供了合理建议;来自学生社团联合会的“青春战‘疫’,‘瑜’你同行”团队利用线上调研直观感受中小企业在疫情中面临的困境与压力,了解国家在疫情期间为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提供的政策保障。
校团委还将继续以拓展服务内容,创新实践形式为要求,以社会实践工作基地化、项目化为导向对各实践团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为各实践分团的稳步推进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