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组到我校采访

2018-10-19 16:52:26作者:黄云飞 来源:宣传统战部 点击数:

  

日前,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组奔赴甘孜州和广元市,对我校种养结合技术促进三州深度贫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家禽课题组科技助力剑门关土鸡(广元灰鸡)产业扶贫相关项目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专题采访。据悉,该节目将于10月26日播出。

玉豆草羊(牛)种养循环模式促进三州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栏目摄制组一行首先乘车深入甘孜藏族自治州,先后来到康定市塔公镇江巴村、道孚县八美镇实验农场、康定市孔玉乡崩沙村等地,历时五天,将我校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研究团队深入一线,指导当地百姓畜牧养殖技术等生动珍贵的画面一一摄入镜头之中。

据了解,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研究团队是我校杨文钰教授带领科研人员,在甘孜、阿坝、凉山三个深度贫困地区调研后,组织本校畜牧、草学、作物栽培、农业机械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形成的“玉-豆-草-畜”种养结合研究团队,旨在全面实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和秸秆饲料化技术、多年生牧草种植技术、三补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等四大技术工程,着力解决三州冬季牧草缺乏、养殖技术落后等问题。

据研究团队成员介绍,此前凉山全州夏秋草场匮乏、冬春季草料不足,特别是冬季寒冷无鲜草料也无贮藏料,加上养殖技术落后,导致生长慢、出栏率低,存栏量低;而在甘孜、阿坝两州,同样由于冬季饲草严重匮乏,每年有10%的牦牛被饿死,以每头牦牛10000元计,每年经济损失约为40亿元;此外,冬瘦掉膘的经济损失极其严重,按每头牦牛掉膘70斤,每斤牦牛肉30元,损失2100元,按存栏量400万头计,每年经济损失高达84亿,两项经济损失合计约为124亿元。因此,在甘孜、阿坝、凉山,实现脱贫的根本在于发展畜牧业,解决冬季牛羊的饲草问题。

杨文钰教授带领科研人员在三州调研后,发现该区域草场面积大,荒山荒坡多,发展畜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立即组织研究团队,集中火力,联合攻关,结合当地的种植习惯,向当地百姓介绍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关键技术并进行现场培训,派专人负责玉米大豆种子准备、选地、播种以及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同时,在秋季进行玉米与大豆全株混合青贮,在高海拔地区开展多年生牧草品种筛选和耐寒(旱)栽培技术研究,研发出多年生牧草壮根耐瘠抗寒栽培技术,并大力推广牛羊三补养殖技术(补精料,补盐,补微量元素)。在他们的帮助下,2018年三州成功示范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2000余亩,经济效益1300万元,帮助1000余户农户脱贫致富。 

家禽育种团队助力广元市剑门关土鸡产业蓬勃发展

在结束了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拍摄后,栏目摄制组返回成都校区,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研究团队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进行耐低温品种筛选、土壤养分实验等场景做了为期两天的取景拍摄。随后,栏目摄制组一行又赶往广元,采访剑门关土鸡、广元灰鸡产业发展的做法与成效。

广元是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地区和地震重灾区“四区合一”的特殊地区。地处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重要区域,是全国少有的整体连片贫困地区,是四川脱贫攻坚主战场,整体呈现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治贫原因复杂、群众承受能力弱的基本特征,其中朝天区、旺苍县、苍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40%的贫困人口集中生活在北部山区和边远地区,自然条件恶劣。

朱庆率领家禽课题组团队专家因地制宜,结合各区县优势特点,积极探索创新土鸡产业扶贫新模式,充分发挥土鸡养殖“短、平、快”特点,引进、培训、转化、推广四川农业大学家禽育种课题组成熟科技成果4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创新构建“高校—区县—企业—基地—农户(贫困户)”联动机制,为广元市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注入新动能。通过当地政府及企业为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我校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一线为当地贫困户提供养殖技术培训,让剑门关土鸡养殖产业相关从业人员(养殖企业员工、养殖专业户和贫困户)初步掌握土鸡养殖过程中涉及的生产经营、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及饲料营养等关键技术,减少了土鸡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风险,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养殖积极性。

2017年,在朱庆团队的指导下,承担广元灰鸡保种工作的企业取得了由四川省农业厅颁发的广元灰鸡原种场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同年,该企业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全省第一批畜禽核心育种场。

2018年,1-6月全市土鸡存栏1403.22万只,同比增长85.18%;土鸡出栏1490.72万只,同比增长86.56%,土鸡存出栏实现双增。

土鸡产业发展起来了,但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融合应该怎么走,面对地方政府的新需求,朱庆开始了严谨的思考和论证,他带领课题组的专家们经过大量调研论证后,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一条因地制宜的思路——即坚持把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大力开发康养食品,发展民宿旅游。通过剑门关土鸡产业精准扶贫,到2020年,预计辐射带动100个贫困村以上,帮扶贫困户1.5万户以上,共计6万以上贫困人口逐步实现脱贫。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相关会议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我校学科、人才、科技和平台优势,突出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全面组织、协调与实施“科教兴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积极组织专家科学分析贫困原因,深入研究扶贫办法,全力助推脱贫致富,相关工作亮点纷呈,吸引了包括《光明日报》在内的多家主流媒体关注,而此次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组对我校产业扶贫工作的专题采访报道,也从侧面反映出我校在精准扶贫工作上的成效。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大学科技园二期暨学生宿舍建设项目开工
    大学科技园二期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 学校召开2023年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测评大会
    学校召开2023年

最新文章

 Copyright undefinedcopy;  1996-2010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